山东一线故事 | 一粒黄豆的产业突围-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18 08:38:14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一线故事 | 一粒黄豆的产业突围

字体:

  初夏的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豆香。城头镇是我国干法豆制品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豆制品加工及豆制品加工设备制造基地。

  在山东春福盈豆制品有限公司的装袋车间,机械臂正将一块块麻辣豆干精准封装。站在传送带旁的销售经理张树青介绍,“这条生产线每小时能处理2吨产品,效率是过去的10倍。”车间外,满载各种风味豆制品的货车排成长队,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这样的场景在城头镇早已司空见惯。“1983年,西城头村村民集资5500元,从河南买回一台膨化机,掀起了城头豆制品的第一次‘革命’。”城头镇党委书记刘敏介绍,鼎盛时期,全镇400多家作坊日夜赶工。

  然而,粗放发展埋下隐患。2006年,城头豆制品因生产不规范被媒体曝光,全镇作坊关停整顿。2007年9月,城头镇政府参与起草膨化豆制品行业标准,并通过中国豆制品协会认证,从此城头膨化豆制品有了行业标准。

  如今,城头镇拥有豆制品加工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400余家,年产豆制品40余万吨,年产值超50亿元,干法豆制品和豆制品加工设备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5%和7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豆制品第一镇”。

  山东誉亚大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程师正在调试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印度客商订购的,主机已发走,剩余设备即将发货。”公司总经理任振国说,他们与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研发的植物蛋白加工设备正在开展中试实验。

  而在城头豆制品产业孵化基地,50家小微企业构建起“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的良好产业生态。“过去各干各的,进驻基地后,产品原材料不出基地就能解决,线上订单通过基地分拣中心分拣后发往全国各地,原材料成本降低15%,发货时效提升0.5天。”进驻企业负责人曹海洋说。

  “我们要跳出低端竞争,让‘小黄豆’长出科技附加值。”刘敏说,2022年,城头镇联合银行推出1亿元专项授信,并设立豆制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如今,城头镇投资10亿元的豆谷融合创新示范园已启动规划,未来还将引入科创研发中心和农产品检验检测平台。(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 通讯员 宋伟)(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