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数字赋能评标打破地域“围栏”-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20 16:57:41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日照:数字赋能评标打破地域“围栏”

字体:

  4月22日,一场跨越千里的“云评标”在内蒙古通辽市与山东日照市同步展开。在2024年度扎鲁特旗“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二包评标中,5位来自日照的评标专家通过云端连线,与当地评委“隔空协作”,共同完成评审工作。这一创新实践,是日照市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的鲜活缩影。

  变“线下面对面”为“线上云评标”的远程异地评标,打破区域内空间地域限制,直击专家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同时专家无须到项目主场地评标,免除了必须借助异地专家资源时的差旅费用,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近年来,日照市聚焦数字化、智慧化方向,积极探索远程异地评标标准化路径,以“数据流”打通“要素流”,以“跨域协作”促进“市场一体”,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推动“市域协作”向“全国协作”升级。

  在服务体验提升方面,日照市全域构建“云签通”智能服务体系,实现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00%云签使用。通过全面推行评审专家“一证通全市、云签达全域”模式,依托生物识别技术,专家仅需“刷脸秒登”就能便捷地跨项目参与评审。“以往评标时专家们需要轮流在纸质标书上签名,每人可能得签十几次,既耗时又麻烦。现在刷脸就等于签名,身份核验环节时间大大压缩。”一位评标专家感慨道。

  区域协作层面,依托山东省远程异地评审调度系统与“易彩虹”平台,日照市主动对接省内外合作网络,构建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协同机制。此前,日照市曾与辽宁大连、吉林长春、安徽芜湖、内蒙古通辽四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协同作战,顺利完成项目跨省评标。在此次创新实践中,日照市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通过构建“1+4+N”协同机制(即1个主场、4个副场、N个专家库联动),实现标准流程全贯通、系统数据全共享、评审过程全留痕。

  截至目前,日照市已与省内外40多个地市成功开展远程异地评标100余次,累计交易额突破126亿元。在近日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日照市又与13个省市地区签订双随机城市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了日照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的“朋友圈”,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日照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