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林昱宏文冠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昱宏文冠果)生产车间,阵阵茶香沁人心脾。公司总经理林俊梅介绍:“由文冠果叶制成的茶具有清热去火、利排尿、抗风湿等功效。现在文冠果茶的炒制工作已接近尾声,今年新茶产量预计达3吨左右。”
在林昱宏文冠果的展厅内,各种由文冠果制成的商品整齐摆放。林俊梅拿起一瓶晶莹剔透的文冠果油,眼中充满骄傲,她说:“文冠果油富含神经酸,神经酸主要存在于大脑神经和神经髓鞘中,具有促进神经发育修复、提升脑功能等作用。去年,我们的文冠果油和文冠果茶销售额达上百万元。”
这份成绩背后,藏着一段“种子追光记”。2009年,林俊梅揣着20多万元的“创业基金”,几经周折到了黄土高原一个偏远的山村,收购文冠果种子。“当时,一下就购买了2吨多的种子,就是因为看好了文冠果的发展前景。”
为了收集更多品种的文冠果,发挥其经济价值,从2015年开始,在山东农业大学孙仲序教授的帮助下,林俊梅和丈夫张宝华开启了长达7年的文冠果科研工作。他们深知,每一种独特的文冠果种质资源,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不同地域环境下物种进化的密码,对维护生物基因多样性意义深远。那些年,他们不是在地里照看果苗,就是奔波在采集树种的路上。张宝华告诉记者,那几年,他们几乎把黄河以北所有生长文冠果的地方都跑遍了,150多万公里的行程,硬是把文冠果的“家底”摸了个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8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审定批准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和林昱宏文冠果联合建设的基因库为“淄博市文冠果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库保存了从3000年前到100年前的文冠果基因样本。”张宝华介绍,公司还独创了“荒山复绿+经济林培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还能为文冠果产业提供接连不断的优质资源,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种质资源科科长王立军介绍,目前,库区建设面积达276亩,其中,中埠基地收集、保存文冠果无性系资源151份、家系资源195份,临淄基地保存资源860份。在资源收集保存的同时,围绕文冠果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已获得省审良种7个、国审新品种32个。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科研实力,更为文冠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就在同一天上午,山东新汇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汇联)湖田基地里,沉甸甸的文冠果缀满枝头,与翠绿的枝叶相映成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基地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冠果体验活动正在进行。参与者穿梭于果树间,沉浸式体验文冠果采叶、炒制茶叶全过程,在亲手劳作中进一步了解这一树种的多样价值与魅力。
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年轻企业”,展现出了“黑马”姿态。新汇联总经理赵英杰介绍起文冠果来底气十足:“我们现有直营的文冠果种植基地11800余亩,高品质苗园有700亩。现在研发销售的产品有16款,预计2027年实现文冠果油7亿元的销售目标。”
为了将文冠果的种植与村民增收致富相融合,赵英杰在积极发展种植面积的同时,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助力乡村振兴,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用工需求量大的时候,每天需要上百人,能解决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赵英杰说。
虽然与文冠果的结缘属于偶然,但讲起文冠果,赵英杰如数家珍:“文冠果作为我国特有的本土树种,是当之无愧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代代守护与传承。文冠果全身都是宝,花朵可以食用,叶子可以做成不同口味的茶,春天修剪下来的嫩芽可以泡酒,干枯掉的树干可以做成手串……”
提到未来发展规划,赵英杰思路清晰:“将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建设高品质苗园、开发终端产品、销售优质苗木。尤其在种苗选育研发领域,我们将深化校企合作,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持续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为生物基因多样性筑牢防线。同时不断提升文冠果种质质量,推动产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把文冠果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从林昱宏文冠果的“种子追光记”到新汇联的“共富之路”,文冠果产业在淄博大地蓬勃发展。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创业与创新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于传承和发展的探索。(记者 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