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济南起步区黄河大道北侧记者见到,综合医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部分建筑施工已突破“正负零”。自去年底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下称山大二院北院区)启用,优质医疗资源吹响“冲锋号”,加速集聚起步区。其中,综合医疗中心项目定位“大专科”,与山大二院北院区“大综合”定位互补互促,两大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共将为起步区引进8家医疗机构的优势医疗资源。目前,这些医疗资源正在织密一张无形的医疗卫生网,为辖区居民兜住稳稳的幸福。
据悉,综合医疗中心项目以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医疗为依托,整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儿童医院等6家市属优势专科医院资源。当前该项目虽未建成启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疗资源已开始在起步区部署下沉。
“第一次在卫生院拍CT,还是市里三甲医院的医生出具的诊断报告。”近日,大桥街道市民张先生在大桥卫生院做完腰部CT检查,等待半小时便连片子和诊断报告一块取了出来,他告诉记者,以前需要倒几班公交车到黄河南岸三甲医院看病,现在家门口就有优质医疗资源,方便多了。
大桥卫生院院长陈胜忠告诉记者,患者在卫生院完成CT扫描后,原始数据同步传输至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由三甲医院影像科专家团队出具权威诊断报告,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据悉,自2023年以来,起步区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多层螺旋CT等医疗仪器,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建设。但有了设备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面临影像医师资源短缺难题,为此,起步区推动4家街道卫生院与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依托5G网络搭建实时远程诊断平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诊疗服务。当前,4家街道卫生院均具备拍CT及影像诊断能力。
“它的优势更体现在速度和便利上,村卫生室可通过便携式远程心电诊断设备为群众提供上门心电图服务。”孙耿街道魏家村卫生室乡医石其荣口中的“它”指的是比远程CT下沉更深的“心电一张网”。他介绍,魏家村卫生室已为几十名村民开展远程心电诊断,并由市级三甲医院心电诊断中心专家出具诊断报告,有效缩短了胸痛患者的检查诊疗时间,大幅提升了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的患者及时救治率。
据悉,“心电一张网”建设作为起步区提升胸痛患者救治能力的核心工程,目前已在4家街道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8家村卫生室完成设备布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高水平医院的带动,同时,这些高水平医院在为基层“输血”的同时,也在向增强其“造血”能力转变。
“北院区启用以来,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诊疗能力、服务质量不规范、不标准,以及缺少人才的问题,我们通过前期摸底,为他们免费提供诊疗技能及医院运营经验等符合基层实际需求的培训,首期培训班共培训约80名街道卫生院及乡村卫生院医护人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泉介绍,同时,山大二院充分发挥“学院派”的人才培养优势,已接纳起步区基层医务人员到医院进修、培训。
“三甲医院来给我们基层医护人员做培训还是头一遭。”孙耿街道艾老中心村卫生室主治医师艾丙伍说,“山大二院开展培训,让我对常见病多发病有了更深的理解,拿面神经疾病举例,过去只觉得是受风引发,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如何通过临床症状的细微差别做出准确诊断,及早有针对性地治疗,能有效减少漏诊、错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