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是“全国爱足日”,今年的主题是“给足成长,童心守护”,聚焦儿童足踝健康问题,倡导从家庭和社会层面共同关注青少年足部健康。
说起足踝健康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踝关节扭伤,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经常遇到的,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在运动中扭伤踝关节的比比皆是。而对于踝关节扭伤,很多人不甚在意,认为既然不是骨折,只需要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
对此,滨医附院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邓明明提示,踝关节扭伤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陷入反复扭伤的恶性循环,甚至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请重视起来!别拿踝关节扭伤不当病
踝关节扭伤并不少见,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能够遇到,甚至不少人亲身经历过,据相关数据统计,一万个人里一天就有一名扭伤患者,每4个人中可能就有1个人曾扭伤过脚。
邓明明表示,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不乏见到青少年儿童扭伤患者,“青少年活动量大,特别是男孩子,爱好打篮球、踢足球一类的运动,如果没有做好热身,也没有做好防护,很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
所谓的踝关节扭伤,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崴脚,对于这项损伤,很多青少年甚至是家长朋友都并不在意,认为没有器质性病变,休养一阵子就会恢复,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邓明明称,踝关节损伤分三个等级,一级扭伤是最轻微的,通常只涉及脚踝的部分韧带拉伤或微小撕裂。二级扭伤则更为严重,涉及脚踝的部分韧带完全撕裂。而三级扭伤是最严重的,涉及脚踝的全部韧带完全撕裂。
“临床遇到的踝关节损伤患者,三度损伤的比例并不低。”邓明明说,病房中有一名住院的青少年患者,他在打球过程中扭伤了脚,前往医院拍片后发现并没有骨折,于是在家休养,结果发现淤青厉害,来门诊做彩超后发现是一个三级扭伤。
“这个孩子是一名体育生,他对运动功能要求较高,所以我们采用手术的方式将他的韧带修复起来,”邓明明说,踝关节损伤发生后,如果不去干预,很有可能会出现踝关节不稳的情况,后期很容易出现习惯性歪脚,甚至形成软骨的磨损、关节炎、关节蜕变等更严重的情况。
反复扭伤,可能是韧带出了问题
很多曾经扭伤过踝关节的患者,在后期生活运动中,容易出现反复扭伤的情况,很可能就是崴脚后没有引起重视的结果。
人体所有关节中,位于最下方的“踝关节”是承压最大的关节之一,它需要在各种运动中灵活应对变化,因此,很容易发生扭伤。距腓前韧带位于在外髁前下方的凹陷处,主要功能是防止踝关节前移、内旋和内翻,是最薄弱、最容易损伤的结构,其撕裂的发生率约为踝关节损伤的80%。
如果崴脚后不重视,未进行治疗或认为不疼就是康复了,继续进行高强度运动等,会让本就受损的踝关节和周围韧带“带伤上阵”,导致踝关节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的踝关节不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性崴脚”。
“还有一些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有些严重的甚至活动受限,走不了路,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我们追溯病史,大部分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扭伤过脚。”邓明明说,每个人踝关节扭伤后出现的症状可能不一样,有些人扭伤后并不觉得疼痛,但他的脚踝已经不稳定了,后期出现反复崴脚的情况,关节慢性磨损,关节炎就出现了。
“扭伤后产生骨折的概率较低,更多的是韧带损伤。所以,当踝关节损伤发生后,如果疼痛肿胀明显,还是前往医院,进行核磁或有经验的医师做的彩超检查,会大大降低损伤的误诊率。”邓明明表示,这对后期恢复治疗非常重要。
日常生活中,请关注踝关节健康
对于踝关节健康,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爱护自己的踝关节?
“运动之前特别是剧烈运动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一些热身运动,将关节活动开,可以大大降低崴伤几率。”邓明明说, 如果以前扭过脚,觉得有再次扭伤的风险,那么在做运动之前,可以选择佩戴护踝,护踝有一定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现在很多年轻爱美女性喜欢穿高跟鞋,鞋跟过高也容易外崴脚,还有下楼梯、走不平的道路时不注意,踝关节损伤几率都会大大增加。”邓明明表示。
当发生踝关节扭伤时,现场正确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患者可以遵循“PRICE原则”进行处理。
Protection:保护——使用石膏或者支具保护,使伤处不受进一步伤害。
Rest:休息(制动)——停止活动,避免患侧下肢负重。
Ice:冷敷——冷敷肿痛部位(冰块、冰袋、冷制品等)10~15分钟,每天数次(可每2小时一次),注意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引起冻伤。
Compression:加压——可以使用弹力绷带加压,阻止继续出血、预防严重的踝关节肿胀,在踝关节肿胀消退前不建议使用粘胶支持带包扎固定。
Elevation:抬高——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比如,躺下并在腿下放置几个枕头)。正确的抬高下肢方法应该是:踝关节超过膝关节,膝关节超过髋关节,髋关节超过身体水平位。
“做完这些后,踝关节肿胀疼痛没有缓解,可以考虑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帮助。”邓明明说。(记者 刘飞 通讯员 董坤 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