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线故事|“慧种田”让老把式变新农人-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28 09:01:54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一线故事|“慧种田”让老把式变新农人

字体:

  禹城市辛店镇大李村成片小麦蹿得整齐,颗粒饱满。

  村民孙洪旗拿起手机,点开应用程序,水肥一体化阀门开启,水如细雨般滋滋喷出,精准滴灌小麦根部。他俯身拨开小麦,抓起一把泥土,用力一捏,成团后又迅速散开。“墒情没问题。”孙洪旗说,“以前种地靠锄头,现在靠手机。”

  今年51岁的孙洪旗,从2016年起先后流转了5000亩地,是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跟黄土地打交道30多年,今年最清闲。”孙洪旗说,以前浇1000亩地需要7—9人同时进行,浇一遍需要10多天,人工每人每天的工费约为60元,现在120元招人都难。“麦苗灌浆关键期,浇不上地,心里那叫一个急啊。”

  转机来得巧。2022年冬,德州市“吨半粮”产能创建工程,配套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滴灌,浇水施肥更加便捷。

  心里犯嘀咕的老孙,参与禹城市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拿出100亩地作为试验田,初步尝试水肥一体化技术——相关部门免费铺管道,水龙头一打开,水肥就能流入大田。尝到甜头的孙洪旗,后来又自费铺了400亩地。去年,老孙还购买了加装北斗导航终端的拖拉机,铺管道正好派上用场,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

  今年,剩下的4500亩地都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下这么大成本值吗?老孙给算了几笔账。

  节约账。过去由机器撒固体肥,每年春天施一次,一亩地需要120斤肥料。而改造后的水肥一体化大田里用的是液体肥,随水浇肥,分两到三次施肥,不易挥发流失。数字化管理能够精确计算肥料的使用量,一亩地节省30斤到50斤肥料,节省肥料成本60元左右。

  增收账。不用人工浇水,田垄就没了用处,去垄增田,100亩地能增加8亩—10亩耕地,每亩1000斤小麦算,能增收9600元。综合成本算,全年1000亩地增收20万—30万元。

  得实惠的老孙,今年麦收后要再流转1000亩地,承接德州和禹城农业项目,配套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老百姓不仅要会种田还要‘慧种田’。”孙洪旗计划给5000亩地,安装上智能遥感器,从手机上就能看到土壤温度、湿度、肥力等。“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种田更省时省力。”望着即将丰收的小麦,孙洪旗对以后农业发展信心挺足。(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庞占英 周志娟)(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