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附院成功应用肺动脉取栓支架实施取栓术-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6/06 12:36:26
来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滨医附院成功应用肺动脉取栓支架实施取栓术

字体:

  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医学与血管外科主任徐英江团队在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成功运用国内首创的Tendvia™急性肺栓塞支架取栓系统,为一名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了精准的肺动脉介入取栓手术。

  此次手术具有双重里程碑意义,不仅实现了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系统在滨州市的首次成功临床应用,更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区域在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技术方面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区域内急性肺栓塞患者提供更先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对提升区域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患者为80岁老年男性,既往有前列腺癌根治术史(术后1个月)。3天前出现右下肢肿胀,1天前突发晕厥,于当地医院就诊,经初步诊断为急性肺栓塞后急诊转入滨医附院。急诊完善相关检查,D-二聚体14.3mg/L,CTPA提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多发栓塞。血气分析提示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血液pH值有所下降,NT-proBNP’2354ng/L,血液化验提示凝血功能异常。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下肢静脉超声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脏超声提示肺压升高,未见心室室壁运动障碍,急诊予以低分子肝素6000U皮下注射。

  滨医附院介入医学与血管外科徐英江和教授韩新强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经多学科会诊讨论认为:该患者CTPA显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血栓负荷重,且合并肿瘤术后高凝状态,临床危险分层属于高危组。考虑到传统导管溶栓治疗存在出血风险高、药物代谢慢等问题,而单纯碎栓治疗可能导致末梢栓塞加重病情,团队最终决定为患者行急诊肺动脉机械取栓术。该术式能快速清除主干血栓,降低肺动脉压力,同时避免溶栓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尤其适合此类高龄、肿瘤术后的高危患者。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成功置入8F血管鞘。在DSA引导下,依次引入0.035英寸超滑加硬导丝和多功能导管,建立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工作通路。在路图引导下,将Tendvia™肺动脉取栓支架通过抽吸导管缓慢推送;精确定位后,于血栓中远端段释放支架装置;维持负压吸引状态下,逐步回撤取栓支架至抽吸导管内;通过“支架捕获+负压抽吸”的协同机制,实现血栓的有效清除。术中共进行3次取栓操作,成功取出大量暗红色血栓,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流明显改善,手术取得预期效果。

  手术过程,历时65分钟,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肺动脉血流及氧合状况明显好转,患者无不适主诉,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安返病房。6月5日,已顺利出院。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