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良” 融合促高产 绿色增粮传捷报-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7/02 15:14:57
来源:大众日报

青岛:“五良” 融合促高产 绿色增粮传捷报

字体:

  盛夏骄阳下,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的麦田翻涌着金色波涛。收割机轰鸣驶过,饱满的麦粒如金色溪流涌入蓄粮箱——这片由青岛春秋永旺种植专业合作社耕耘的绿色增粮高产地块,经绿色增粮竞赛专家组实打测产,以886.9公斤的亩产再次刷新青岛小麦单产纪录,实现技术集成创新的历史性突破。

  “今年单产创新高,比去年增产约20%。这主要得益于选用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还有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以及‘两选四适’、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技术配套,小麦长势明显好于去年。”青岛市绿色增粮竞赛上种粮大户、青岛春秋永旺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刘君绪介绍,他种植的“青农7号”正是创纪录的品种。

  高产的关键,在于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的综合应用。良种扎根,青农6号、青农7号等优品如强劲引擎,奠定了高产的基石;良机纵横,30余台(套)智能农机装备覆盖“耕、种、管、收”全程,精量条播机让小麦产量跃升,田间智能灌溉与监测设备织就科技之网;良法生辉,“两选四适”播种法苗齐苗壮,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根部,节水30%、节肥20%,绿色防控的“一拌三喷”技术为丰收保驾护航;良田筑基,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旱能灌、涝能排”,秸秆还田与有机肥哺育出丰饶之壤;良制聚力,创新的“统分融合”模式,以统一耕地资源、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销售和分片管理为纽带,将小农户紧紧凝聚于大市场之下。

  据悉,3年前,这里的小麦亩产还在600公斤左右徘徊。转机始于2023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10个绿色增粮先行区,即墨区蓝村街道绿色增粮先行区正是其中之一。先行区打造“五良”融合的绿色增粮“青岛场景”,旨在辐射带动全市30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粮作物基本达到“吨粮”水平。去年以来,青岛市积极创新打造绿色增粮“十百千”示范体系,配套建立“五六七”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市、区(市)、镇(街道)”三级包联服务机制,以及“产学研推用”多元融合推广机制。培育提升一批绿色增粮示范主体,引导应用绿色增粮“五良融合”集成技术,做好集成创新技术应用。正是这种系统性、集成化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模式,为产量飞跃奠定了基础。

  今年,青岛市首次组织绿色增粮竞赛,全市120个符合条件的种粮主体中,有7个地块亩产超800公斤。平度市蓼兰镇绿色增粮先行区核心基地负责人侯元江表示,他们基地小麦亩产超过了820公斤,同样得益于绿色增粮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截至6月25日,青岛市350余万亩小麦收获完毕,380万余亩秋作物播种已结束。

  在科技赋能提升单产的同时,青岛市还持续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加快粮食生产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北斗导航、激光平地、无人机植保……一系列智能化新技术、新装备在农业生产一线发挥现代农机澎湃动力。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会同青岛市财政局等部门,统筹市级以上财政资金加快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52亿元、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1亿元、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3117万元、农业防灾减灾项目1250万元,及时将惠农补贴落实到位,一系列政策有效提升了种粮农民积极性。

  夕阳为麦茬地镀上金边,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区代表、即墨区蓝村街道壮武村党委书记王德生望向远方:“新的一年,我们要在‘百亩方’冲击‘双吨粮’。”(记者 李媛 张晓帆 通讯员 王田义)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