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深化医疗养老领域改革的最新进展与核心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烟台市紧扣‘三核引领’城市新定位,着力打造‘福寿烟台·康养胜地’颐养安居城市名片,持续激发养老事业内生动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可感、可知、可得、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发布会上,烟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徐忠在介绍全市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方面的相关工作时表示。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烟台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指引(试行)》,以系统性改革思维破解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难题,以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为抓手,构建层级清晰、功能互补、运转高效、可持续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出一条具有烟台特色的深化养老服务改革路径。目前,全市建成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85处、村(社区)养老服务站588处。
在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同时,烟台市还着力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去年5月,该市成功争取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成为全国50个、全省2个入选地区之一,获批中央支持资金2858万元。这项工作对于引导更多专业优质资源投入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坚持‘一户一策’原则,根据老年人的居家环境条件和照护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建设和服务方案。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方面,为老人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智能化改造,配备设施设备,为开展生活照料、体征监测、康复训练、呼叫响应等服务提供硬件与技术支持。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方面,组织600多名助老员,提供理发、助浴、助餐、健康管理等高频服务。”烟台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王磊介绍,截至6月23日,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749张,完成民政部绩效目标任务的187%,为8333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6.3万人次,完成民政部绩效目标任务的191%。(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王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