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当多数人都在寻找清凉解暑的美食时,在莒县,热气腾腾、鲜香四溢的羊汤却吸引了众多游客。从2021年开始,莒县策划举办伏羊美食文化月活动,通过挖掘和传承莒县羊汤的历史文化精髓,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提振消费。
鲁南许多地方,都有小暑“吃暑羊”的习俗。在当地人看来,盛夏吃羊肉、喝羊汤属于“以热制热”,不仅可以散寒排汗、祛除湿气,还能滋补身体。
小暑一到,阳光炽烈,但古人认为天气刚开始炎热,还没达到极热的程度,因此称“小暑”。山东开始进入多雨季节,闷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俗谚云:“伏天热不热,就看小暑节。”总体而言,小暑和三伏天、大暑的热度之差,只在毫厘间。
小暑的习俗多与“六月六”相关。在民间,“六月六”是个重要日子。在这天,临沂、即墨的百姓习惯吃面条,寓意“六六大顺”。“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长岛、荣成、单县等地一般会吃蒸包。邹平、淄川等地流行吃炒面,还要特意把面炒老一些,据说吃了一夏天不拉肚子。日照等地流行采食马齿苋,认为可以避瘟。海阳、泗水等地过去会蒸新麦馒头,谓之“献新”。龙口等地以新瓜果祭祖,名为“尝新”。乳山人认为“六月六”是兔子生日,有蒸面兔的习俗,用新麦面做成各式各样的兔子,放入锅中蒸熟后分食。
由于即将进入“桑拿天”,小暑前后,人们还会把衣服和书籍拿出来晾晒。茌平谓之“晒龙袍”,据说这天晒过的衣服不生虫。以前寺庙在这天会晒经书,引得游人观看,一些古老庙会就是由此形成的。(记者 张九龙)(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