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后,跟李哥庄镇沙大哥去新大棚量尺,下午回行里走贷款审批流程……”胶莱平原上,万亩菜田泛着油绿,邮储银行胶州市支行客户经理徐辉用脚印圈红“胶州大白菜”品牌,丈量着这颗“白金蔬菜”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脉络。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胶州大白菜已有千余年种植史,如今全市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近15亿元,仅胶州市大白菜协会80家会员认证的基地面积就达6900多亩,每亩产出商品菜约5000公斤。
然而,在李哥庄镇种植户沙克星的记忆里,十年前的白菜地却是另一番景象:“2010年想扩种反季节大棚,三户凑一起都没凑够启动资金,眼看邻村菜农用上滴灌设备,咱只能干着急。”
转机出现在徐辉带着宣传单页进村的那个清晨。“小伙子蹲在菜畦边算成本,在泥土地上划拉着给我列贷款方案。”沙克星回忆,随着种植规模扩大,2015年他通过农担担保获得30万元贷款,建起恒温仓储间;2020年流转500亩土地时,40万元极速贷信用贷款更是“当天申请、次日到账”。如今,他的合作社已形成“种植—分拣—冷链”一体化模式——500亩土地上,白菜休田期种满了水果玉米,新落成的冷库能储存30万斤鲜菜;池塘边的虾苗繁育大棚里,透明的虾苗在水流中穿梭,池塘里的鸭子正“嘎嘎”叫着啄食水草,产下的鸭蛋成了电商平台的抢手货,而鸭粪则被直接沤成有机肥,滋养着下一茬大白菜。这套“白菜+玉米+水产+畜禽”的生态种养模式,让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提升了40%。
在胶州大白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邮储银行胶州市支行创新推出“白菜贷”产品矩阵:针对种植环节推出纯信用极速贷,面向加工企业设计产业链贷款,还为菜农定制“种植周期贷”——在育苗期放款、采收期还款,完美匹配农业生产周期。数据显示,该行涉农贷款已覆盖李哥庄镇等主产区23个村,累计投放超8000万元,像沙克星这样从“万元户”成长为“生态农业带头人”的案例,在胶州大白菜产区已超200例。
邮储银行这种“接地气”的服务催生了产业新图景:里岔镇的智慧农业园区中,戴着传感器的白菜通过区块链溯源走向高端商超。徐辉最新跟进的项目,正是帮一家合作社对接电商直播基地,“他们想做酸辣白菜预制菜,40万贷款额度已经预审通过了”。
上午九点钟的李哥庄镇,沙克星的新大棚正浇筑地基。他翻开手机里的贷款记录感慨:“邮储银行的‘金融活水’跟着产业升级在变。”如今,胶州大白菜已形成“种植—加工—电商—旅游”的生态闭环,年接待研学游客超10万人次,菜农人均增收达8000元。徐辉的工作日志又添新脚印:“明日对接农业农村局,跟进‘白菜产业贷’2.0版研发……”田垄间新栽的菜苗上,露珠折射着普惠金融的光亮,正将这颗“白金蔬菜”的故事,续写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之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