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印发“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08 09:06:31
来源:济南日报

山东省印发“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

字体: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包括开设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鼓励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其他专业”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培育打造300所左右人工智能应用领航校等。

  在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生态方面,共有8项举措。

  开设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分学段开展人工智能知识普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研制中小学(含中职)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域覆盖。支持高校开发建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融合交叉课程,形成覆盖全面、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建设一流“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建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增设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学科专业,鼓励有关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其他专业”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支持高校建设数智化教学和创新实践平台。

  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分领域分专业研发示范性精品数字教材,鼓励学校、企业联合开发数字教材。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设15个左右“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研究基地。聚焦思政、科学教育、体育、美育、心理健康等领域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打造10个左右教育领域专用大模型垂直应用。围绕“人工智能+学科”双向赋能、基础学科智能化重构、数字前沿沉浸式探索等,打造2000门左右线上优质课程资源。

  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评价。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行动,培育打造300所左右人工智能应用领航校,在备课授课、作业批改、学生发展等环节,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推动校企双师协同教学,打造30个左右校企协同、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施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工程,对接服务山东省“十强”优势产业领域,每年遴选10个左右代表性专业,每个专业建设10门左右核心课程。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考试评价改革,打造智能巡考、智能评卷、体育智能测评等创新应用场景。

  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探索教师素养数字“画像”,实现教师教学、教科研及管理数据的无感化采集。将校长人工智能领导力、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纳入省、市、县(市、区)三级教师培训计划,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培训,实现学校教师全覆盖。开展人工智能助力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优化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类课程建设。在高校实施“人工智能+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中小学遴选培养1000名左右人工智能教育首席信息官。

  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山东开放大学搭建山东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丰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能力提升等优质资源供给。建立以资历框架为基础的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终身学习学分银行,提升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服务效能,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激励机制。

  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新范式。建设人工智能科研平台体系,面向重大战略,支持高校联合科研院所、企业,布局建设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业链产学研精准对接,提高人工智能、IPv6等领域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

  加强数字教育国际交流。依托孔子学院、“班·墨学院”等,推动“数字大学”出海,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数字教育国际品牌。建设国际课程数字资源和中文数字学习资源,提升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鼓励高校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共建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实训基地,开展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合作办学、学生联合培养。支持高校组织或参加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引进世界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等。

  此外,《方案》对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保障体系作出部署,其中包括完善“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教育专区”,服务教育“一件事”高效办理和校务“一网通办”,推动“入学一件事”向幼儿园招生延伸,普通高中毕业证电子化覆盖率达到100%,学生资助申请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特殊困难学生“免申即享”等。(记者 曹莫)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