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能级跃升,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数字动能。在山东金博利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上作业(上图)。全自动光伏支架生产线经过开卷、成型、冲孔、码垛等工序,从带钢变成C形/U形光伏支架,全程最快只需要十几秒钟。金博利达已成功入选“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络筒机和细纱设备飞速运转,曾经穿梭忙碌的工人,如今已被高效运转的机器取代。两年前,山东晟祥纺织有限公司更新购置清梳联、梳棉机、精梳机等自动化设备,通过应用细纱工序单锭检测系统和粗纱自控系统,实现了对运行状况的精准监测,成功完成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控制的转型。如今,操作员只需在控制中心轻点屏幕,便能实时掌握数万纱锭的运行状态。
作为一家专门生产多种规格精纺纱线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通过智改数转实现降本增效。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公司还不断强化自主研发,多种纱线产品成功填补市场空白,实现了产销两旺。目前,该企业已完成信息化系统建设,生产效率、纱线优等率均提高10%以上。
智改数转正在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在郓城县纺织行业,这样的转型故事不断出现。近年来,在助企纾困政策红利支持下,郓城县纺织企业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产业层级和发展能级,科学应对市场风险,发展态势稳步向好。
郓城是一个缩影。记者从菏泽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菏泽市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能级跃升,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筑牢数字根基,试点示范引领发展。在数字基建领域,菏泽全力攻坚,建成5G基站1.3万个,搭建起全域覆盖的高速网络;PON端口总量达20.3万个,其中万兆端口11.1万个,成功跻身国家级“千兆城市”,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筑牢坚实底座。试点示范创建成果显著,8个园区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生物医药和输变电装备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总部”。“产业大脑”建设稳步推进,3个省级试点、1个培育项目有序实施,6个特色产业项目已进入省级评审,助力产业决策智慧升级。企业培育方面,菏泽持续发力,已培育203家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新申报133家。同时,5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个平台入选省优秀大模型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新获批2个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认定11家市级智能工厂,推进72项智能化技改项目。目前,全市已形成“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创新企业梯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搭建平台载体,构建产业生态体系。菏泽市着力构建完善的平台载体体系,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东明华夏佳润“石化宝典”、成武大泽成生物玉米深加工平台等6个平台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获得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10万元。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行业资源,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88.407)的建成投用,是菏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该节点在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应用试点,目前已接入企业1007家,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均突破120亿条,获得省级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通过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产业链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下一步,菏泽将着力从四个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在供需对接方面,深化企业调研,建立“一企一档”,联合数字化服务商定制转型方案,搭建精准对接桥梁。在链式转型方面,推广中小企业转型标杆案例,推行“小快轻准”产品试用模式,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打造示范项目,带动全链数字化升级。平台建设上,发挥现有数字经济园区、“产业大脑”的集聚效应,推动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建共享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在要素保障方面,用足省市支持政策,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创新金融产品破解资金难题,培育软件信息服务业“名企名品名园”,构建良性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