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创新驱动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跑出“加速度”-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7/09 14:22:58
来源:山东省水利厅

山东:创新驱动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跑出“加速度”

字体:

  山东省委、省政府心怀“国之大者”,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国家省级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十四五”以来,水利投资持续跃升——2021年405亿元、2022年550亿元、2023年682亿元、2024年748亿元,2025年更以800亿元的年度目标再攀新高。截至今年6月30日,已完成投资42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展现出山东水利建设“一年一个台阶”的强劲动能。

  面对投资强度大、工程分布广、监管要求高的挑战,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以下简称“省建安中心”)秉持“责任重于泰山”的核心理念,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质量监督,系统重塑监督理念、机制、技术与手段,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筑牢水安全屏障。

  理念重塑:从“工程合格”到“全域优质”的水利新标杆

  水利工程是“百年功绩、千年基业”,其质量直接关乎防洪安澜、区域发展与民生福祉。针对山东现代水网点多面广、线长覆盖高的建设实际,省建安中心突破“工程合格”的传统底线思维,树立“全域优质”的水利新标杆——不仅要确保工程安全可靠,更要经得起历史、洪水与综合效益的三重检验;将质量内涵从单一工程实体全面拓展至涵盖安全可靠、功能卓越、生态友好、运行高效、管理智能、服务优质的“六维一体”大质量体系,将“绿色低碳、智慧赋能、效益最优”深度融入评价标准,严把质量安全关,让每一项工程都成为民生工程、安全工程、示范工程、廉洁工程。

  思路重构:构建“智水监督、三维一体”的工作格局

  省建安中心紧扣“智水齐鲁”数字化发展战略,以创新思维引领监督变革,打造独具山东特色的水利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科技驱动提效能——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嵌入监督全链条,推动监督方式从“人盯人防”的传统模式向“智能感知、精准预警”的智慧模式跃升。持续优化质量安全监督系统与监督检查App功能,开发标准化监督流程模板8套、检查成果模板56类,经历80多次迭代更新、24万数据反复测试,实现监督事项在线流转、检查活动在线留痕、问题数据在线预警。目前,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推动省级监督事项线上办理率达100%,并为各市提供系统操作指导,监督穿透力与预见性显著提升。

  机制创新强协同——构建“省市联动、权责清晰、流程优化、协同高效”的新型质量监督机制。强化对济南、青岛、东营、德州4市的技术帮扶,制定“一市一策”精准方案,组建25人行业专家智囊团,通过现场授课、案例剖析、答疑解惑等形式,累计发现并反馈质量安全问题238项,帮助建立质量监督问题库、整改库,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提升”的关键转变。

  模式突破破难题——探索“工程+科研+监督”协同模式,与河海大学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共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以省重点工程为研究样本,针对穿堤建筑物与堤防结合部位渗漏这一“老大难”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团队历经4个月攻关,建立穿堤建筑物数值模型,创新性提出“监测数据映射确定性评估法”和“箱涵外轮廓凹凸面新型设计”两项关键技术:前者可精准评估结合部位安全状态,后者通过增加渗流路径长度有效阻止渗漏。相关成果已申请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

  质效重显:书写“以质为本、水兴齐鲁”的生动实践

  省建安中心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以一线工作法向新求变、向优提质、向严发力,推动重点工程质效双提升。

  头号工程树标杆——对山东水利2024年“头号工程”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工程实施“驻点+巡查”超常规监督,选派5名高级工程师领衔专项监督团队,扎根工地126个日夜,开展工程实体、机电安装、水下外观等34轮专项监督,精准查摆问题464项。创新“发现—反馈—整改—销号”全链条闭环机制,实现问题整改100%闭环销号,有力保障主体工程关键节点如期高质量完成。

  重点设施守底线——坚持“验收即达标”原则,高质量完成国家基本水文测站提档升级(一期)竣工验收报告,为项目通过水利部核验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推进2024年山东省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水文测站建设、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国家基本水文测站提档升级(二期)等3类水文项目监督,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质量安全问题55项,以零容忍态度守牢工程质量安全生命线。对南水北调东线东营北分水口引水增效项目,第一时间介入完成监督交底与计划,强化现场监督推动43项问题即查即改,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新开工项目强统筹——会同有关单位对11市73个项目开展暗访,通过“看现场、查台账、核数据”三重核验,全面摸清工程建设进度滞后率、验收计划执行偏差率、资金到位率、农民工工资支付达标率等核心指标,对照监管平台数据核查偏差,形成6份数据详实的专项分析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依据。统筹技术帮扶,派出6个工作组对淄博、潍坊等6市10个项目开展“集成式”质量体检,将项目法人履职、经营主体履约等10类事项纳入检查,推动质量责任层层压实,累计发现问题168项,既避免重复检查为基层减负,又通过多维度扫描提升检查精准度。

  作风重铸:淬炼“党建领航、质安先锋”的监督铁军

  针对水利工程多分布于山区河谷、田间地头的艰苦环境,省建安中心直面任务重、人手少、要求高的挑战,精心打造“监督尖兵·质安先锋”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预算管理精细化——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绩效评价”全周期管理机制,对6类预算项目实行“周跟踪、月分析、季评价”,动态调整资金使用方向,严格规范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

  制度建设规范化——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为目标,优化职能布局,系统修订财务管理、差旅费管理办法等31项制度,推动运转从“经验驱动”向“制度驱动”转型。

  安全监管常态化——将安全生产视为生命线,建立完善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四个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组织参加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消防安全培训,构建“职工自查+科室排查+重点督查”三查机制,截至目前实现重大事故隐患“零发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双零”目标。

  队伍建设专业化——构建“科室为基、骨干为核、全员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省级监督、市县帮扶、质量抽查三大核心业务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导师带徒传承技艺、案例库深度研学、模拟检查锤炼真功,着力锻造一支“人人是专家、个个能打仗”的新时代水利建安监督铁军。

  从理念革新到机制突破,从技术赋能到作风淬炼,山东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正以质为魂、以数为翼,在创新驱动中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省建安中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书写着“水安则民安、水兴则业兴”的生动篇章。(尚琎)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