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诗意,如今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永兴新村焕发新生,曾经不起眼的癞蛤蟆摇身一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全身都是宝,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市场价每斤在1.6万元左右。”滨城区纪委监委派驻永兴新村第一书记刘洋介绍道。
中药材蟾蜍养殖项目发展过程中,不少村民跑来了解蟾蜍养殖情况,村“两委”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联合主题党日等,宣传和培训相关养殖知识和技术,为村民就业赋能,促进收入增加。
蟾蜍幼苗蝌蚪在帆布鱼池内养殖,进化为幼蟾后,撤掉帆布鱼池,为了给蟾蜍遮阴招虫,在养殖区域再种植可以榨油的经济作物油葵,而蟾蜍的排泄物又可用作其肥料,两者生长周期相近,形成良性循环。目前,蟾蜍日渐壮硕,油葵籽实饱满,在这里,一地两用,互惠互利,实现了土地效益翻倍,是绿色环保的生态养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刘洋与永兴新村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的实践案例,秉承了绿色发展理念,为当地群众探索特色产业、寻找增收致富新途径提供了思路。三河湖镇将持续探索特色产业,鼓励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特色产业中来,为三河湖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崔程程 高淑媚)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