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讲座的艾草余韵未散,非遗剪纸的红纸又铺满案几;大学生志愿者为老人修剪着银发,穿校服的少年则用陶土捏制出造型各异的花瓶……这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快活岭社区文化书院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缩影。快活岭社区通过“文化+”模式,将各类优质文化资源汇成涓涓细流,浸润着社区每个街巷、每个角落,悄然改变着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阵地”搭建精神家园
走进快活岭社区书院,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乐读居”社区书屋。原木色书架整齐排列,各类书籍分门别类整齐陈列,从《论语》经典到儿童绘本,从非遗图鉴到养生指南,书香与窗外飘来的葫芦丝琴韵交织成独特的文化气息。快活岭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孙静说:“我们一直希望打造书香社区,藏书是根基。这些年,我们持续扩充藏书规模,如今,社区的藏书量达3600余册,在全区名列前茅。”
此外,电子图书的设置更为阅读增添了科技感,扫码即可开启知识之旅,内容更是涉及国学教育、文学文艺、家庭生活等十几个种类,与纸质藏书相互补充,书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愈发浓郁,成为滋养居民精神世界、凝聚社区文化力量的重要阵地。
为满足居民多样化阅读需求,社区还利用快递点开设“驿站书屋”,推出“岭上夜话”活动,每当华灯初上,快递点摇身一变成为居民夜间文化生活的好去处,填补了居民夜间文化生活的空白,成为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快活岭社区文化书院还设有精武门、棋艺轩、创客厅等近20个功能室,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服务需求。社区通过深入挖掘辖区内外各类文化达人,组建了专门的文化书院师资库,目前已有70多位文化达人加入,课程涵盖历史文化讲座、国画书法艺术、家庭教育、中医养生、手工制作等众多门类,师资规模在全区文化书院中名列前茅。这一独特优势为社区文化书院阵地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坚实支撑,既为居民搭建起交流互动的平台,又让文化在多样空间中自然流淌,成为凝聚居民情感、传承文化的精神家园。
“文化+服务”提升民生温度
在快活岭社区文化书院,一支由200余名成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成为社区服务的中坚力量。队伍中既有充满朝气的在校大学生,带来新思维与新活力,也有热心肠的社区居民,用熟悉的邻里关系架起沟通桥梁。退休机电工程师张启明大爷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退休后,他主动发挥专业特长,义务为居民维修小家电。“能用自己的技术帮到大家,特别有成就感!”张大爷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志愿者的心声。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是传承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温暖和谐社区、夯实社会发展根基的必然要求。快活岭社区位于老城区,老年人口占社区总人口接近三成,因此,关爱服务老年人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区建有裕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免费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打扫卫生、理发、助浴等日间照料服务。在此基础上,社区进一步织密独居老人关怀网络。社区现有27位独居老人,社区网格员曾在一次日常走访中,发现一位独居大姨拆卸煤气管道开关的危险情况。为保障独居老人安全,社区开展 “窗帘行动”,每天早晚8点,网格员都会对独居老人进行走访,通过观察窗帘开合情况判断老人状况,一旦发现异常便立即上门查看。这份看似简单的观察,不仅是对老人安全的保障,更让老人感受到“被惦记”的温暖,让“小窗帘”稳稳托起“大民生”。
为缓解家长们的假期带娃难题,社区文化书院在寒暑假期间贴心开办公益托管班,不仅能够为孩子们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还设计了丰富的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拓宽视野、增长见闻。托管班里,孩子们围坐研学、结伴嬉戏,在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的暖心陪伴下,度过了一个个充实而欢乐的假期,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赢得了社区居民们的一致称赞。
“文化+活动”奏响欢乐乐章
社区的文化生活同样精彩纷呈。从清晨到夜晚,太极、葫芦丝、吕剧、瑜伽、舞蹈、合唱等活动轮番上演……为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培育文明风尚,快活岭社区将“共话党群情 乐居快活岭”这一品牌作为加强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并推出“乐初心”“乐文化”“乐夕阳”“乐成长”四个子品牌,丰富活动形式,让居民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社区氛围。
为弘扬孝道文化,快活岭社区重视关心关爱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组织辖区老人组建舞蹈队、合唱队、戏曲队等15支文化志愿队伍,以“乐夕阳”品牌为引领,在各类文化舞台上绽放光彩,展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关注青少年的课后生活,利用周末时间,与社会组织、青年社团等合作,开发特色手工、知识科普等活动,实现“家门口”长知识、学技能,擦亮“乐成长”品牌底色。
“在社区工作7年,从没想过换行。能够服务社区居民,感觉每天都很有意义。”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孙静坚定地说道。下步,快活岭社区将坚持“文化+”模式,继续深化文化书院建设,为社区居民幸福生活持续“加码”。(于斐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