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遇见夜市 聊城让千年岐黄飘出“烟火香”-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7/10 16:48:21
来源:聊城市卫生健康委

当中医遇见夜市 聊城让千年岐黄飘出“烟火香”

字体:

  夏夜的光岳楼下,艾草氤氲、银针闪烁,千余名市民循着药香穿梭于八大展区——这是7月8日聊城“中医药文化夜市”的火热场景。聊城以一场“出圈”的夜市沉浸式体验,生动诠释“中医生活化”的服务内涵:让文化可触及、让服务零距离、让千年岐黄融入烟火日常。

  从典籍到市集

  让岐黄文化触而有感

  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活态化”,而聊城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正是让千年岐黄从典籍走向生活的生动实践。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不仅有烟火气的加持,更因长效传播机制的支撑而更具生命力。

  徜徉夜市,中医不再是诊所里刻板的“望闻问切”,而是可玩、可尝、可感的日常。“本草探微”展区里,《本草纲目》的智慧化作真伪药材辨识教学,专家手把手教授通过形状、气味区分药材,小朋友一句“原来甘草比糖果甜”,让书本里的知识变成了指尖的触感;“膳养乾坤”展区中,玉竹老鸭汤、清金代茶饮等药膳飘香,将“药食同源”理念熬成舌尖的滋味,一句“比奶茶健康多了”的称赞,让味觉记忆成了文化传承的支点;“杏林循源”展区里,成无己纪念馆的医书、东阿阿胶的标本,把本土中医药瑰宝的千年脉络铺展在眼前,让抽象的文化符号变成可触摸的生活元素。

  这一切,并非偶然的“文化闪现”。自2024年“中医药在聊城”文化体验季启动以来,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的系列活动已织就“全天候”传播网络,今年接续开展的25场中医药文化夜市,更让从典籍到市集的转化成为常态。

  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在夜市灯火中相拥,岐黄种子已在持续浸润的土壤里悄然扎根,同时,也印证了这场文化惠民行动的价值——以“夜市”为桥,使中医药在轻松互动中实现文化传承的“润物无声”,让中医运动养生从“小众爱好”变为“大众时尚”。

  从诊疗到预防

  让健康服务全时可达

  “中医药文化夜市的深层价值,更在于打破传统医疗的时空边界,构建从疾病诊疗到健康预防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而这种‘日诊夜养’的服务延伸,正以常态化机制融入市民日常。”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如是说。

  夜市里最热闹的“仁心济世”义诊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谷万里等名医“出摊”坐诊,把优质资源送到市民身边。“白天挂不上号,晚上遛娃顺便解决了孩子的脾胃问题。”年轻爸爸的感慨道出了“名医夜诊”的魅力——打破时空限制,让中医诊疗触手可及。

  更具深意的是“青囊育苗”展区的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专业团队用仪器检测与科普教育,将“治未病”理念种进青少年健康管理,家长王女士“早发现早干预太关键”的点赞,正是从治疗到预防的理念变革的缩影。

  在“岐黄妙术”体验区,针灸、拔罐、耳穴压豆等适宜技术的现场操作,让30岁白领汪女士从“中医是老年人专利”的偏见中走出,亲身体验到传统疗法的实效。

  中医“治未病”的古老智慧,正借夜市场景唤醒当代健康意识。而这背后,是聊城将“日诊夜养”服务链与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深度绑定的长期实践——从名医义诊到青少年预防筛查,从技术体验到健康理念传播,中医以“生活化”为杠杆,撬动了健康服务的全时覆盖。

  从传统到潮流

  让中医智慧浸润日常

  聊城的创新,在于让中医药跳出“传统符号”的框架,与现代消费场景深度融合,而“中医药+”产业生态的构建,更让这种潮流化体验有了持续生长的土壤。

  夜市里,《探秘打卡手册》的“通关集章”设计,让市民在趣味互动中自然习得中医药知识;中药香囊DIY区,孩子们在艾叶与薄荷的香气中缝制的不仅是驱蚊包,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联结。

  最动人的莫过于“经行脉动”展区的八段锦教学,中医医师带领人们在光岳楼下集体练习,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教学视频,中老年人跟着口令舒展筋骨,传统功法瞬间变成全民参与的健康潮流。

  当针灸体验成了年轻人的“打卡新宠”,当八段锦融入广场舞的每日律动,当“治未病”理念走进家长的育儿共识——中医的潮流化,正折射出聊城对“中医药+”服务模式的深度探索与创新。从中医药文化夜市的沉浸式体验,到中草药种植园的田园实践,再到成无己纪念馆的医脉追溯,一系列探索不仅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澎湃活力,为文脉延续注入了坚实的经济动能,更让千年岐黄之术在当代生活中扎下新根,成为生动的“活态传承”。(金增秀)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