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的日照高新区,当城市还在酣睡,日照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早已苏醒。大型货车的轰鸣声、商户的吆喝声、三轮车的轱辘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烟火气的序曲。从这里,每天有550吨水果、450吨蔬菜、30吨肉类产品、80万件副产品……如同一条条鲜活的“食材动脉”,奔赴全市及全国各地的大小超市、农贸市场,最终端上寻常百姓的餐桌。
占地约347亩的日照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日照新发地),是集市场交易、检验检疫、冷链物流、中央厨房、市场管理、商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国际农产品及综合商品交易中心,一期项目已吸引1000余家商户入驻,涵盖蔬菜、水果、水产、冻品、粮油、干调、肉类、副食、百货、农资农机等多个业态,已成为日照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我们将积极助力本地特色农产品全国营销和品牌塑造,将本地农副产品卖出去,同时将外地优质农副产品引进来,形成集散交易中心。”日照新发地办公室主任李婷说。
市场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产品品质是关键。日照新发地创新推行“市场快检+入市检查”双模式,建立检验检疫中心,中心配备专业设备和人员,每日定期抽检农副产品,市场管理人员每天进行市场巡查,实现从田间到摊位的全程可追溯,“消费者扫码就能查检测报告,买得明白、吃得放心。”市场运营管理人员刘芳芳说。
作为全市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枢纽,日照新发地通过硬件升级和服务创新双轮驱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涵盖经营全链条的优质服务。
“多亏了市场帮助我们对接银行,260万元的贷款早已到账,正好用于我们店铺进货,及时解了燃眉之急。”7月9日,在日照新发地祥雨百货批发超市,老板苏俊一边忙着给客户结账,一边向记者介绍,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苏俊是日照本地人,2022年入驻日照新发地,借助这里的人气、商气,加上他肯吃苦、能干,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店面不断扩大。短短不到3年,店铺从最初的300平方米四间商铺,扩张为现今的9000平方米上下两层店面。如今,祥雨的百货物品种类更加丰富,几乎囊括了人们日常吃用的各种商品,每天交易流水约10万余元。
事实上,围绕商户在经营中面临资金周转难题,日照新发地主动牵线搭桥,与多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紧密对接,针对不同商户的经营状况和需求,量身打造特色金融产品。目前已为市场内100余家商户解决融资难题。同时围绕外地商户子女入学不便问题,该市场积极与相关部门及周边学校沟通协调,为商户子女开辟了就近入学的“绿色通道”,解了商户们的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为方便商户业务办理,日照高新区更是将便民服务下沉到商户家门口,成立日照高新区新发地便民服务工作站,让商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种业务。
市场内,日照新发地为商户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走出市场大门,他们又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搭建起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绿色通道”。市场设置扶农助农免费自卖区,周边村民可在这里销售自家的农产品,通过市场庞大的客流量带动区域农副产品的销售,提高本地农副产品供应的自给率。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日照新发地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成为农民和市场之间的桥梁。日照新发地深化“党建+市场+商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发展机制,先后与全市29名“第一书记”、45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深入对接,搭建地区联采直供平台,实现“党建+产业+市场+销售”的闭环运行,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手中,目前已覆盖80余个村、260余个农户,涵盖产品种类70余种,年交易额达3亿元。
以商品流通打造城市品牌。目前,日照新发地规划二期项目建设,将重点打造现代化蔬菜、水产、副食等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专区,同步配套建设智能化冷链物流体系和商务服务设施。项目建成后,市场商品种类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便捷,市民“菜篮子”也将装进更多优质、新鲜、实惠的农副产品。(记者 王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