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零碳岛”蓝图遇上渔家乐的烟火气-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14 10:33:34
来源:齐鲁晚报

当“零碳岛”蓝图遇上渔家乐的烟火气

字体:

  当“国际零碳岛”的蓝图遇上渔家乐的烟火气,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渤海深处的长岛南隍城岛,“六嫂”杨梅的“鲍鱼岛酒店”给出了生动答案:休渔期不再闲,游客住满楼,忙得脚不沾地!

  “满房”的渔家乐

  傍晚时分,外出游玩的游客陆续回到南隍城岛“鲍鱼岛酒店”。餐饮区顿时热闹起来,围桌而坐的游客们谈笑风生,觥筹交错间,喧哗声与清脆的碰杯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六嫂,再给我上一盘鲅鱼水饺!”一位游客朝着吧台方向喊。

  游客口中的“六嫂”,正是这家“鲍鱼岛酒店”的经营者——杨梅。49岁的杨梅是江苏徐州人,丈夫史宝刚是土生土长的南隍城岛人。因丈夫在兄弟中排行老六,岛上居民都亲切地称杨梅为“六嫂”。

  六嫂的渔家乐今年五一才正式开门迎客,三层小楼共有15间客房。“前几天是满房状态!”作为渔家乐的新晋经营者,开业不久就迎来满房,这让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们这家店虽然是渔家乐性质,但配置是按酒店标准来的,为的就是让游客住得更舒心。”杨梅介绍,“三楼的一个房间,我们特意装了三面超大玻璃窗。游客来岛上,图的就是这海岛风光。我们改造后,让游客坐在床上就能赏美景,不仅能看到海上日出,对面的佛爷礁景点也尽收眼底。”

  “没想到生态环境这么好!”“渔家大嫂手艺真棒!”“海鲜特别新鲜!”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渔民的热情服务,让每位进岛游客都留下了好评。

  忙碌的“休渔期”

  “靠海吃海”曾是杨梅一家人的生活写照。每年9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开海期间,丈夫史宝刚出海打鱼,杨梅在家帮忙卖渔获。到了“休渔期”,夫妻俩几个月都赋闲在家。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岛,我便想着也干干试试,就把三层小楼改造成了‘鲍鱼岛酒店’,酒店名字也是呼应南隍城岛海域盛产鲍鱼。”杨梅说,以前休渔期是最闲的时候,现在反而成了最忙的季节,但她并不觉得辛苦,“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特别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从渔民到渔家乐“老板娘”,从“船老大”到“导游”,杨梅和史宝刚的转变是岛上许多渔民家庭的缩影。

  岛上一对80后渔民夫妻宋永兴和唐玮婷,也是转型成功的民宿经营者。夫妻俩将自住民房“爆改”成民宿,拍摄相关视频在网上发布后,他们的“渔民小庭”民宿逐渐成为岛上的“网红”。

  “换个赛道,换个思路,更有奔头了。”唐玮婷说,她还把亲戚家的两家渔家乐也接过来管理和运营。

  忙碌的“休渔期”,正成为海岛渔民的生活新图景。

  摸得着的“绿色红利”

  从渔民到渔家乐和民宿的经营者,映射出海岛渔民家庭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变。

  这一转变背后,与长岛建设“国际零碳岛”的目标保持同步:推动海洋渔业和生态旅游两大主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望着一座座宛如“海中城堡”的深远海智能网箱平台矗立在南隍城海域,有着30多年打鱼经历的史宝刚感触颇深。“海洋渔业由近海走向深远海,向装备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靠传统方式捕捞,渔获量越来越没有保障,再走老路,已经难以为继了。”

  如果说海洋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史宝刚、宋永兴等众多海岛渔民主动求变的外因,那么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推行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则是催生他们理念变化,并最终投身民宿行业的内因。

  清洁能源供暖、垃圾分类收集后集中转运、海岸线卫生整治……近年来,随着“海岛游”的兴起,南隍城岛这座藏身渤海深处的静谧小岛也赢得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岛民纷纷经营起渔家乐和民宿也就不足为奇了。

  “生态好了,进岛的游客自然就多,他们吃住都在我们这里。”在宋永兴看来,这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红利,正是渔民们转型的坚实底气与动力源泉。

  其实不只是南隍城岛,在长岛的各海岛上,高端民宿、精品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近年来,长岛全力推进“渔家乐·民宿”转型提升工作。数据显示:2024年暑期旺季期间,改造提升后的精品“渔家乐·民宿”入住率在98%以上,精品业户平均经营收入达50万元以上。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