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山东淄博,骄阳似火,但淄川区各产业园区里的生产热潮比天气更盛。在淄博汉和轻工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为刚下线的玻璃罐裹上防震包装。这些即将发往欧洲、日韩的产品,承载着“淄川造”的品质口碑。
“作为一家以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今年我们不断扩大‘出海’范围,并积极对接国内销售商。”企业负责人张永立介绍,面对今年复杂的外贸形势,汉和轻工依旧订单不断,部分产品出货已排至8月,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
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是淄川外贸的坚实根基。作为全球最大的手工热塑琉璃生产企业的淄博市淄川振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深谙“守正创新”之道,用传统技艺嫁接现代科技打开全球市场。车间里,新型搅拌机高速运转,升级后的成型炉精准控温,改良后的退温工艺让琉璃质感更趋完美——一系列技术革新推动琉璃产量与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振华玻璃让承载东方美学的琉璃产品通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成为文化出海与贸易出口的双重载体。
正是这些企业的持续发力,共同托举起淄川外贸的增长曲线。今年1-5月,淄川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1.1亿元,同比增长15%。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一逆势上扬的表现,既源于传统产业的守正创新,更得益于新兴产业的强势突围,勾勒出淄川外贸多元化发展的鲜明图景。
新兴产业的品牌跃迁,为淄川外贸注入强劲动能。与传统玻璃琉璃产品的“出海”路径不同,深耕激光智能装备领域的山东镭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完成“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升级。凭借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企业推出的最新版激光焊接设备凭借高精度、高效率优势,迅速成为欧美市场的“香饽饽”。“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115%。”镭泽科技董事长颜景川难掩喜悦。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构建的“从0到1”完整交付供应链体系,不仅保障了及时履约,更让“淄川智造”的品牌形象深入国际市场,实现了从单纯卖产品到树立国际品牌的质变。
位于淄川区昆仑镇的淄博华澳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用品质与创新打开全球市场大门。生产基地里,一条条陶瓷辊棒经过精密加工,即将发往欧美建筑陶瓷企业。这家扎根乡镇的企业,产品覆盖建筑陶瓷、精密铸造等多个领域,出口十多个国家。“我们靠的是质量硬、创新快、成本优。”该公司总经理赵赫介绍,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升级设备技术,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强了国际市场议价能力。今年1-5月,公司进口额达1210.4万元,为生产高端产品提供了优质原材料支撑。“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扎实,我们正制订全球品牌计划,目标是成为辊棒行业的国际标杆。”赵赫的话语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淄川区锚定全球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洽活动20场次,组织鲁泰纺织、金田轻工、华糖食品等8家企业参加第137届广交会,助力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推动更多“淄博好品”扬帆出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