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夏天,有两种泡沫不可错过,一种是海浪的泡沫,一种是啤酒的泡沫。作为“啤酒之都”的青岛,每年以啤酒节为肇始的啤酒季,是一场消费的狂欢。今年,如同提前蒸腾的暑气,啤酒泡沫抢先漫过青岛的海岸线。这场提前发酵的啤酒季,以时序前移为表,以消费网格重构为里,更指向产业基因的深层进化。
啤酒飘香,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7月13日晚,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横河公园内人声鼎沸,2025泊里啤酒美食嘉年华落下帷幕。记者走进一座白色啤酒大篷,来自各地的品酒客坐得满满当当,舞台上喧嚣的电子音乐声中,不时可以看到双手紧握扎啤杯穿梭于餐桌之间的服务人员。“往年这时候还在备货,现在每天卖300多扎!”大篷经营者说。
这一幕折射出青岛今夏的微妙转变——啤酒的香气,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往年,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启幕标志着青岛全城进入“啤酒狂欢”时刻。而今年,诸多啤酒主题活动在7月中上旬即引爆全域:“2025青岛四季精酿啤酒节·夏季限定场”7月9日在市南区启幕,2025青岛世博园光影奇幻夜啤酒嘉年华7月11日在李沧区开幕,首届山海间电音啤酒节7月12日在城阳区开幕……官方啤酒节未至,整座城市已浸泡在麦芽香里。
啤酒消费季的时序前移,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以2025泊里啤酒美食嘉年华为例,从6月28日开幕以来,16天时间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消费啤酒8吨。
“啤酒+”引发消费业态裂变
啤酒季的早到,并非简单的时间平移,还是一场业态的重构实验。
在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的“2025青岛四季精酿啤酒节·夏季限定场”现场,海风裹挟着酒花香扑面而来。00后游客林峰举着“海盐青柠IPA”自拍:“这才是青岛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这里没有传统啤酒大篷的喧闹,取而代之的是精酿品鉴台、指压板挑战赛和无人机送酒服务。12家本土厂牌推出48款创新酒体,行空酒造的“海洋陈酿”甚至以每杯198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
7月12日晚,位于城阳区的明月·山海间不夜城主题街区,一座圆形舞台上,电音DJ与摇滚乐队轮番冲击着耳膜;无人机编队在空中组成绚丽图案,展现出科技之美。
依托明月·山海间不夜城主题街区多元业态,首届山海间电音啤酒节带来“沉浸式演出+国潮啤酒”的独特体验,游客可体验明月·山海间不夜城的古风演艺、国际大马戏的异域风情、萌宠乐园的亲子乐趣等丰富业态。据悉,开幕式当日吸引游客约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显著增长。
在2025泊里啤酒美食嘉年华上,作为全国氢能重镇,泊里镇首创“盛会+科技+产业”模式,现场投放400辆氢能单车并推出“氢城计划”骑行兑换活动,让市民零距离感知氢能应用,普及绿色出行。
产业逻辑的深层进化
啤酒香提早飘散,背后还有城市产业逻辑的深层进化。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精酿啤酒行业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达1342亿元,渗透率约6%~7%。
相较工业啤酒,精酿啤酒因其个性化深受年轻销售者喜爱,大大小小的精酿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啤酒消费不再限于大篷狂欢这一固有模式,还在生产端形成反馈。
作为“啤酒之都”的青岛,早在2024年7月,就发布了《青岛市精酿啤酒生产规范》和《青岛市精酿啤酒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两项团体标准。青岛唯麦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总酿酒师郑焕良说,青岛拥有深厚的酿造底蕴和旺盛的消费活力,精酿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政府对特色产业的重视与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将推动行业从“分散发展”迈向“集群共赢”。
当每个街区都有精酿站,啤酒节就成了它们一年四季的存在。青岛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人们在冬天也愿意为啤酒故事买单?啤酒飘香早了一个节拍,恰是青岛给消费时代的新答案——当“限定”成为“常态”,真正的较量在于,谁能把节庆的烟花锻造成城市不灭的灯塔。(记者 张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