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长鸣,招商工业青岛船厂码头彩旗招展。近日,总长229米、型宽32.26米的82000DWT系列散货船首制船“SEA LYRA”缓缓离岸,驶向深蓝。
这场交付仪式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招商工业并购重组这座拥有76年历史的老船厂后的首艘主流商船,更标志着这座曾建造船舶600余艘、产品远销欧亚的老厂在“强强联合”下重焕生机。
招商工业青岛船厂与华通集团的携手,不仅带来了品牌、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注入了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动能。未来,这里将转型为全国领先的主力商船建造基地,聚焦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三大主力船型,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成为青岛市即墨区推动传统产业焕新的生动缩影。
与此同时,在即墨区东部海域,另一幅壮阔图景正在展开: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加速推进。作为目前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及开放海域最大渔光互补示范类项目,它正为即墨开辟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型新路。该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15万千瓦,一期建设60万千瓦。创新性的桩基固定式设计是其核心:每榀长60米、宽36米、重90~100吨、搭载690块光伏板的平台在岸上基地完成拼装,经8海里运输后,通过4根26米长固定桩打入海底13~18米深处稳固,设计使用年限27年。
“今年5月底,项目一期首批104榀光伏平台已成功并网发电,目前每小时发电量约3.84万度。据测算,一期全部投用后年发电量将达10.7亿度,可满足23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节约标准煤约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万吨。”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EPC总承包部生产经理陈方魁介绍。这一项目,是即墨区新兴产业崛起的强劲引擎。
海风掠过鳌山湾,无论是老船厂的重焕生机,还是海上光伏的澎湃电能,都只是即墨向海图强宏大乐章中的动人音符。作为青岛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即墨区正锚定构建“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4”即海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等4个新兴产业,“3”即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3个传统产业,“2”即深海开发和海洋信息2个未来产业。该区以27个市级海洋重点项目为强力引擎,全力推动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焕新、未来产业蓄势。
这背后,是即墨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今年以来,为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即墨区建立了海洋发展专项小组,推出了三年行动方案和工作要点,持续在海洋新兴产业领域发力,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已成功签约引进东方电气北方总部等涉海项目7个。这27个重点项目,如同27台强劲引擎,正驱动着即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不断夯实向海图强的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