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走进山东省东平县商老庄乡稻虾套养基地,农机手正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间穿梭作业。伴随机器的轰鸣,一排排嫩绿的秧苗被精准植入泥土,为田野披上新绿。
“今年我们种植了500亩‘获稻008’,全面采用机械化插秧。”山东绿州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基介绍道,“相比传统人工方式,机械化作业显著提升了效率,既省时又节本。此外,我们还试种了10亩新品种水稻,其功能性突出且产量高,亩产可达1500斤左右。若今年试验成功,明年将进行大规模推广。”
机械化解决了“种”的难题,智能化则满足了“管”的精细需求。田埂上静静矗立的物联网传感器,如同忠诚的“哨兵”,为稻田建立起精准的“数字档案”。从整地、插秧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每个生产环节都依托数据支撑,让农事管理不再仅凭经验,而是“跟着数据走”。农户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巡田、环境监测、精准施肥等全流程管理。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手机一点就能实时掌握土壤墒情、水温等数据,还能接收病虫害预警和科学施肥建议,种地变得省心多了。”王基一边操作手机一边感慨,“过去巡塘每天要跑十几趟,如今有了智能监控设备,水质监测、稻田管理在办公室用手机滑动屏幕就能一目了然,省工又省力!”
商老庄乡这幅充满“科技范儿”的农耕图景,正是智慧农业在东平扎根发展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东平县锚定“富民强县”目标,聚焦设施农业与生态渔业,从政策扶持、技术革新到产业布局、品牌打造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姜政 刘连珂)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