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治水,再掀巨浪。近日,《济南市以“万村千河”行动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正式发布,“万村千河”行动正式拉开帷幕。未来5年,济南将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对全市河湖进行系统性“焕新升级”,争取2030年累计建成近80条(段)省级幸福河湖,惠及沿线超1000个村(社区)。
“水银行”交易机制、河湖生态价值核算……记者注意到,这项雄心勃勃的行动不仅关乎生态,更将探索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的新模式。
五大硬核任务 构建幸福河湖
针对河湖治理痛点和未来愿景,这次系统性的河湖“焕新工程”,聚焦“安澜、生态、清洁、效益、文化”五大维度,发起五场动真碰硬的攻坚战役。
系统治理中小河流,加固病险水库,向“病险”宣战;加速太平水库、马头山水库等关键节点建设,论证推进太平水库-鹊山水库等连通工程,为“水网”补链;严控岸线开发,治理“五乱”顽疾,守住空间红线……“安澜河湖”筑牢底线。
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拧紧“水龙头”;小清河复苏行动,让母亲河重焕青春;水土保持、系统修复,给河湖“做体检”……“生态河湖”守护脉动。
以小清河济南段为重点,重构河湖生态廊道;城镇污水“大升级”,水岸共治,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农村污水“加速治”,近年治理率达到83%;排污口“严监管”,2030年劣Ⅴ类水体动态清零……“清洁河湖”向污染“亮剑”。
沿河发展一体化,建设“富民之河”;生态补偿良性循环,点“绿”成金……“效益河湖”解锁富民密码。
摸清“水文化家底”,打造“水韵旅游”精品,弘扬“黄河文化”,擦亮“泉水名片”……“文化河湖”让千年水韵流淌新时代。
从筑牢安澜堤坝到重现碧波荡漾,从核算“绿水身价”到激活千年文脉,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动手、科技加持、金融赋能……一场关乎城市水脉重生与升华的史诗级工程,已在泉城大地擂响战鼓。
四大引擎驱动 开启河湖治理新篇章
驱动这场行动的,是四大突破性“创新引擎”——
“河长领战”强中枢:党委政府一把手挂帅总河长,党政同责、部门联动,构建高效协同责任链。规划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治理,与“泉韵乡居”等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区县专项方案编制有时间表,项目申报有明确流程,甚至还有幸福河湖名录和优秀案例动态公布。强大阵容,让每一条河流都有人管、管得好。
“全民共治”聚合力:发挥省会经济圈“1+6”联合河长制威力,跨市联防共护;河湖长制深度融入基层网格,万千网格员化身“河湖前哨”;“巡河记”APP再升级,人人皆可做“民间河长”。多元共建,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共同绘制河湖治理的宏伟蓝图。
“科技天眼”全覆盖:“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智能监控网,让河湖问题无处遁形。数据无缝对接国家水利、国土“一张图”,智慧治水决策快准狠。
“金融创新”破瓶颈:绿色信贷、生态债券,让守护者得实惠;生态补偿、特许经营,激发社会资本“入伙”热情;水源置换、水权收储,“水银行”盘活资源。尤其是,历下区护城河率先试点的“生态价值核算”,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激活“绿水”价值,让保护河湖也能生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共赢”。
水润泉城,福泽万民。这不仅是一场生态治理的革命,也是济南扛起生态文明大旗、兑现惠民承诺的壮阔实践。
目前,各区县正紧锣密鼓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项目申报和资金筹措同步推进。济南将以“万村千河”为舵,向“幸福水岸”全面进发,为加快建设强省会注入生生不息的“水动力”与澎湃的“绿能量”。推窗见清流、漫步赏水韵,家门口的清水河、美丽湖,未来可期。(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