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在齐文化博物馆,讲解员正在为研学团队讲解东周殉马坑的相关知识。(记者 刘磊)
作为“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系列产品之一,“泰山黄河号”列车从泰山站始发,经五站到达东营,串联起济南、泰安、东营等城市,为旅客带来“赏泉、登山、观黄河入海”的一站式服务,在空间维度上实现“山河相连”,在旅游体验上实现“资源互补”。
“最早的鞠是几片的?”讲解员话音刚落,临淄足球博物馆的展厅里就炸开了锅。“六片!”“四片!”孩子们七嘴八舌,热闹的声音在展厅里回荡。
7月17日一早,来自济南的20余名青少年乘坐“好客山东·齐鲁1号”之“泰山黄河号”旅游列车,开启了这趟列车的首次研学之旅——“泱泱齐风”齐文化溯源之旅。当列车缓缓驶入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南仇站,车厢里刚结束的泰山皮影戏表演余韵未了,孩子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精彩片段。
列车停稳后,研学团队的孩子们有序下车,集体登上等候在站外的大巴车。车辆沿着街道前行,齐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淄江路”“晏婴路”……这些带着浓浓齐文化色彩的道路从窗外掠过,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走进齐文化博物馆,大家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不一会,一尊青铜牺尊就像块磁石,把孩子们的目光全吸了过去。
讲解员站在牺尊展柜旁介绍道:“大家看,这是战国时期的青铜牺尊,既能当祭祀礼器,又能日常盛酒,齐国人的巧思全藏在这。”孩子们纷纷凑上前,瞪大眼睛仔细打量着。
董浩涵忍不住伸出小手,隔着玻璃比划着牺尊的轮廓,嘴里还小声嘀咕:“这头牛好特别,背上还能装酒呢!”旁边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张云溪则小声重复着讲解员讲述的关键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还有孩子追着讲解员问:“阿姨,古人用这个喝酒吗?它这么重,搬起来会不会很费劲呀?”一连串的问题让讲解现场变得热闹又有趣。
在临淄足球博物馆和中国古车博物馆里,孩子们同样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紧跟讲解员的脚步,有的用儿童手表拍下展品,认真记录;有的满脑子好奇,遇到不懂的就追着问。当看到展柜中的牛皮鞠时,有孩子好奇地问:“古人踢这个鞠,和我们现在踢足球一样吗?”这个问题让大家对古代的足球有了更直观的想象。
每参观完一个展馆,讲解员就会来一场即学即问,孩子们则七嘴八舌地抢答,齐文化也慢慢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
作为“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黄河号”旅游列车自7月1日开通以来,便以一站式文旅服务模式,串联起泰山站至东营站,实现了泰山风景名胜区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两个5A级景区的列车直联。
“列车途经莱芜东、源迁、南仇、桓台、博兴等站点,我们围绕沿线车站的运行时刻,结合各地丰富的研学资源展开系统调研,最终才有了这次研学之旅。”山东中铁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徐玫介绍。
齐文化博物馆内,太阳斜斜地照进来,把孩子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有孩子正趴在“管鲍之交”的展板前,伸着小手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小小的身影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光影里,成了最生动的注脚。(刘磊 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