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在外地,听说县中医院能上门护理,他们立马帮我们申请了。医生护士上门又专业又周到,真是太方便了!”7月14日,山东莘县东鲁街道张大爷的话,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
面对人口老龄化与托育需求激增的挑战,山东聊城以“医养育”一体化破题,让“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暖阳,照进寻常百姓家。
如何让医院的听诊器、护理床的温暖,从机构延伸到社区、家庭?聊城给出答案:用“全链条服务”打通壁垒,让专业照护“无缝对接”。
全市482个家庭医生团队背着药箱走村入户,为老人提供上门巡诊、健康管理;“九州优护”等平台的“网约护士”为失能、高龄老人提供线下护理,真正实现“患者家中坐,护士约上门”。
在莘县,这样的守护更显精细。莘县中医医院康养院构建“六位一体”服务链,医护人员每日查房,急症患者通过绿色通道直转本院,健康管理、医疗、康复等服务环环相扣,已服务300余位老人;莘县张寨镇“医康养”中心则创新“公办医疗+民办养老”模式,为百余名老人提供中西医结合个性化康复服务。
目前,聊城实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应建尽率100%,助老服务站有专人指导智能设备使用,绿色通道让急症患者不再为等待焦虑,无障碍设施升级让脚步更稳,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度,让老人就医更舒心。
在守护“夕阳红”的同时,聊城也用心呵护“朝阳升”,让托育既“放心”又“安心”。创新推出“专业+志愿+家长”托育团队模式,鼓励职工参与志愿服务,邀请家长加入规划监督,让照护从“机构的事”变成“大家的事”。
“宝宝今天学了儿歌,医生还测了微量元素,我们上班踏实多了!”高唐县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家长的话,道出了托育服务的“进阶感”。
这里打造“养育+医疗+教育”三位一体服务体系,设置保健室、母婴室,开发音乐、艺术、思维等特色课程,与医院科室联动,为在托幼儿提供健康保障与科学照护,让托育不止于“看护”,更在于“优育”。
为织密“一老一小”幸福安全网,聊城构建起专业团队、精细管理、安全网络“三维支撑”体系,让“朝夕相伴,老幼共托”正成为社区新风景。
聊城市东昌府区组建由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等40人的跨学科专业团队,通过“月培训+老带新”,持续提升服务技能;设立家长反馈处理小组,通过需求调研、服务优化、效果评价,形成“精细管理-品质提升-群众满意”良性循环;制定严格安全规范与预案,配置适老适幼场地,为“朝夕”群体营造安心港湾,铺展开一幅“幼有善育、老有颐养”的幸福画卷。
“建立可持续支撑机制,是推动医、养、育深度互嵌的关键。”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说,聊城以“朝夕工程”为抓手,在机构设置、服务标准上打破条块分割,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合发展的健康服务新格局。
从莘县老人床头的听诊器到高唐托育中心的童谣,从家庭医生的药箱到医院里的助老通道,聊城的“医养育”一体化,正把“朝夕美好”的愿景,织成触手可及的民生画卷。(金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