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产业园,厂房标准了,销路拓宽了,底气更足了!”进驻阳信牛肉健康食品产业园后,阳信久生清真食品负责人冯晓瑞看着标准化生产车间,难掩喜悦地说道。
从“散兵游勇”到“集团军作战”的转变,正是阳信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的生动缩影。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小作坊式屠宰带来的产业困局,阳信县成立生态肉牛产业链联合党委,将57家上下游企业党组织拧成一股绳,齐力破解质量标准不统一、产业附加值低等难题。
2022年开始,河流镇为了破解牛肉食品产业散乱小等难题,开始规划建设牛肉健康食品产业园。产业园建好了,随着久生清真、青沙山等7家加工企业进驻园区,“红链领航”党支部和党员志愿服务队比以往更加忙碌。党支部统筹县镇党员干部、技术骨干和企业党员,45名党员分片联系入园企业,既指导标准化生产,又收集发展难题,13个村党支部则协助完成老作坊清退、劳动力输送,形成“支部联企、党员联户”的服务网。
“现在从原料检测到精深加工,全链条都有保障。”某企业党员曾辉一边核对分割清单一边说。翻开产业园的服务台账,259家企业的转型诉求已解决186项,剩余的正逐项推进。
“成立‘红链领航’党支部,就是要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河流镇党委书记李廷辉信心满满地说,“去年,全镇规模以上绿色肉牛产业产值突破109亿元,带动2000余群众就业。这条鲜红的‘组织链’,既是产业提质增效的‘动力链’,更是铺就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幸福链’。”
“从卖‘块肉’到卖‘精品’,市场完全不一样。”工作人员刘建说。产业园推动企业实现“分割、预制、包装、仓储、配送”一体化运营,80%的入园企业已拓展电商渠道,预制牛排、酱牛肉等产品直供全国。同时,共享检测实验室已完成80样次检测,从动物源性到兽药残留,从新鲜度到是否注水,全方位把控质量。
在联合党委引领下,4处现代化养殖小区拔地而起,151家养殖户告别庭院养殖,实现饲喂、防疫等“六统一”管理。组织化变革释放巨大红利,12万群众嵌入产业链,660亿级肉牛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在牛智谷产业园,全国首个县级进境肉类海关监管场地让通关时间锐减75%,成本直降30%以上,阳信牛肉由此更快“链”接世界餐桌。(陈瑞 吴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