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山东省菏泽市召开《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政策吹风会,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辉,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黄超,市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杜春霞出席并介绍相关情况。
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也是菏泽市实现“突破菏泽、后来居上”目标的重要抓手。菏泽市作为传统产业大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等挑战。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体会议确定了“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重点工作任务,谋划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产业布局,积极招引未来产业项目落地菏泽。
政策制定过程中,市发改委会同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成立起草工作专班,开展深入调研。工作专班征集了全市未来产业相关企业和项目资料,实地调研10个县区50余家相关企业,3次征求10县区和24家市直单位意见,经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报市委同意后于7月8日正式印发。
《实施意见》锚定“两步走”发展目标:短期目标(2030年)聚焦“硬实力”筑基,计划建成30家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突破50项以上关键技术,形成30个以上标志性创新产品,培育一批“链主”企业;长期目标(2035年)着眼“软环境”成势,基本建成适宜未来产业成长的生态体系,培育特色鲜明、创新力强、市场潜力大的产业集群。
重点培育七大未来产业:“未来材料”突破传统材料性能极限支撑高端制造;“氢能与储能”应对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合成生物”重构生物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智能化升级;“智能机器人”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未来制造”融合数字孪生、柔性制造等技术;“低空经济”拓展国土空间利用培育新增长极。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实施意见》提出八大重点任务:政务服务“提效率”,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企一策”;人才保障“强支撑”,建立“引育用留”一体化机制;产业培育“促集聚”,绘制产业链图谱,建设特色产业园;企业创新“激活力”,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金融赋能“解难题”,设立未来产业基金;开放协同“借外力”,推动跨区域创新合作;载体建设“搭平台”,布局实验室、中试基地等;文化环境“塑氛围”,倡导“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相比省级文件,菏泽的《实施意见》更强调因地制宜、梯次培育。一方面保持与省级文件在总体方向和目标上的同频共振,另一方面立足本地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实现差异化突破。如依托盐穴资源发展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在氢能领域推进“制储运用”一体化试点,都是对本地资源的创新性开发。
《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菏泽未来产业发展进入“系统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通过前瞻布局七大未来产业,菏泽将加速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突破菏泽、后来居上”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下一步,菏泽市将强化部门协同,以《实施意见》为指引,加快未来产业培育,打造未来产业特色园区,强化政策落地。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将对照职责分工逐条研究落实措施,为未来产业项目落地菏泽“提速护航”,为菏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