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中国际生物谷梅晔生物医药产业园,机械臂正精准抓取乳霜瓶罐完成灌装,传送带上的成品经激光检测后整齐码垛。“我们目前有超过300个品种上市销售,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今年前4个月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7%,并实现日本市场零的突破。”梅晔生物生产厂长宋宪梓指着监控屏上跳动的数字说。
梅晔生物的逆势上扬,正是当下济南市莱芜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加速崛起的生动注脚。作为“十四五”重点发力产业,莱芜区把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以下简称“现代医药产业”)深度融入全市“双核引领、双谷呼应”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构建集中试、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今年上半年,该产业链条产值实现近7亿元,成为全区增速最快、潜力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了解,莱芜现代医药产业以总投资21.6亿元、占地626亩的“鲁中国际生物谷”为依托载体,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产业孵化园于2017年正式投入运营,已进驻企业22家。二期产业加速器集中建设中试和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承接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科研企业成果中试转化任务,于2024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已落地项目2个。三期药械OEM超级工厂(占地180亩),搭建食品药品检测、医疗器械、国际物流等公共平台,提供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生产服务,计划打造北方地区最大的MAH药械产业化基地、医美产品0EM基地和未来食品产业化基地,目前正在建设。
加速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强力牵引。走进宏济堂制药(莱芜区)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厂,智能化系统精准投料,AGV机器人穿梭运输。“我们实现了全链智慧化生产,2024年申报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研发实现重大飞跃。”公司副总经理李辉介绍,在建项目全线达产后,可形成16亿支口服液的年产能,预计年产值达百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
产业布局中,医疗器械板块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中医药板块共同构成双轮驱动格局。宏葵生物正打破高端诊断试剂长期进口依赖的困局。“今年产业化项目投产后,有望成为国产替代的关键力量,冲击诊断全产业链50亿级集群。”总经理杨建华信心十足。该企业是国内少数实现“试剂+仪器”一体化供应的企业,正从试剂供应商向高端诊断系统解决方案领导者转型。
聚焦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美抗衰、合成生物、创新药五大产业板块,在前期已落地总投资118.6亿元的43个项目基础上,莱芜区今年谋划储备重点产业项目22个。据莱芜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亓全介绍:“我们还引进了凡卉生物、乾肽生物、菌联肽康等一些高附加值的合成生物板块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围绕上游原材料与基础技术、中游平台搭建与产品制造、下游医疗健康与食品饮料等细分应用领域持续发力,发展势头良好。”
产业“加速度”背后,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破解医药企业“审批慢、融资难、转型痛”三大痛点,莱芜区成立鲁中国际生物谷工作专班,以“企业需求清单”为靶向,提供全周期服务。“通过‘政策解读+金融对接’双轨赋能,打出绿色发展、政策金融的‘组合拳’。”园区负责人王光亮介绍。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正助力企业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从立项到试生产仅用3个月,离不开专班的‘全周期服务’。”菌联肽康总经理张红坦言,企业进驻时,鲁中国际生物谷工作专班就帮着对接了10万级净化车间改造方案,还协调银行助其成功获批500万元银行贷款授信。登胜药业扩产期流动资金短缺,工作专班积极对接金融机构,通过科创贷+产业基金跟投,企业获融资5000万元。
今年上半年,莱芜区现代医药产业链产值近7亿元,目前已集聚9家规模以上企业。“我们将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发挥鲁中国际生物谷产业吸附力,完善全生命周期产业服务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快速成长,力争通过2-3年努力产值突破百亿元规模,助力全市现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莱芜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吕雪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