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茌平区蚂蚱“蹦”出富民路-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7/24 15:13:43
来源:聊城日报

聊城市茌平区蚂蚱“蹦”出富民路

字体:

  在聊城市茌平区的土地上,一场蚂蚱“变形记”正在上演。这些曾被视作田间害虫的小生灵,如今在国有苗圃的养殖基地里完成华丽转身,成为激活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香饽饽”。

  走进茌平区国有苗圃蚂蚱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白色网棚在林地间格外醒目。掀开网棚的一角,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喜:成千上万只蚂蚱在特制的饲草上四处蹦跶,这片昔日林木下闲置的土地,因为“棚养蚂蚱”这一创新模式,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我们的养殖基地共有70余亩,蚂蚱生长速度快,四十多天就能出一茬,一年能养四到五茬,年出栏5万多斤,年产值达65万元。”养殖户李凯笑着介绍,言语中满是丰收的喜悦。他指着不同的网棚,像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棚里的蚂蚱是成虫,已经被客户预订了,过两天就会来装箱运走。旁边那个棚里则是刚孵化不久的幼虫。”

  在基地的孵化区域,温度湿度监测仪、恒温器、孵化盘、孵化架等设备一应俱全,为蚂蚱的孵化提供了精准的环境。李凯介绍:“蚂蚱的孵化很简单,把蚂蚱卵均匀地铺在潮湿的锯末上面,放在孵化架子上,将温度稳定在25摄氏度至35摄氏度,湿度保持在60%至80%,不出10天幼虫就会破卵而出。”

  茌平区国有苗圃巧用林下天然优势,搭建网棚养殖蚂蚱,再通过控温控湿、防鸟防逃等手段,大大提高了蚂蚱的产量和品质。“每平方米不超过1000只的养殖密度,使单虫日均增重提高18%,这样的蚂蚱蛋白质含量更高,营养丰富,口感更好。”茌平区国有苗圃主任陈希刚说。

  凭借着优良的品质,基地产出的蚂蚱深受市场青睐,主要销往江苏、河南、广东、上海等地,产品常常供不应求,零售价每公斤80至90元。

  陈希刚说,除了盘活林下资源,蚂蚱养殖还与林场生态相契合。蚂蚱粪便自然还田,形成“虫养树、树荫虫”的绿色小循环,提升了整体土地效益。(记者 董金鑫 通讯员 刘修滨)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