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进入休渔期,但是青岛市民的餐桌上依旧不缺海鲜。进入7月份以来,青岛部分水产品价格还有所下降,而海鲜的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呈上升趋势。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记者来到青岛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一探究竟。
多品类海鲜价格稍降
养殖海鱼价格趋向稳定
凌晨1点,青岛市城阳活鲜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摊贩们如往常一样,迎来繁忙的一天,要进行批发的海鲜商户们早早赶到市场,蓄势待发准备争夺“第一桶鲜”。7点,散客陆陆续续加入购买大军,在摊位前挑选适口的海鲜。
“最近海鲜便宜了,批发零售量都变大了,每天一早人就很多。”海鲜商户张女士主要售卖贝类产品,摊位上销售包括生蚝、黄蚬子、蛤蜊在内的十余种海鲜。张女士告诉记者,原来零售卖15元/斤的大生蚝现在卖13元/斤,黄蚬子去年35元/斤,现在一斤只能卖20元左右。“今年的批发价格都比往年便宜很多,现在一天能卖个300斤左右。”张女士说道。专职毛蛤批发的孟先生售卖情况也是如此,“之前批发价差不多一斤12元左右,现在一斤4元左右,每天差不多能卖个300斤”。
除了餐桌上的常客,贵价海鲜的价格近日也有所下滑。埠西海鲜批发市场“田横岛螃蟹专卖”店铺的老板周女士称,小波龙一只100元卖得特别好,现在基本上是一年中价格最低的时候,价格降了买的人就多了。“之前大的波龙能达到200元/斤,现在是130元/斤,小青龙最近特别肥,价格也下降了”。周女士摊位前聚集了多位想要尝鲜的“老饕”,景先生在这里购买了小波龙和虾。“知道有的海鲜降价了特意来看看,小波龙100元一只肉挺厚的,性价比很高,买一只回去做着吃。”景先生满意地说道。
7月,青岛水产品市场上多数养殖海鱼的价格渐渐趋向稳定。据了解,目前零售价格舌头鱼65元/斤、黑头鱼35元/斤、老虎斑45元/斤、鳗鳞鱼40元/斤,原来180元/斤的东星斑现在每斤只需120元。海鲜商户章先生坦言,养殖海鱼最近卖得很好,一天能卖几百斤,趁着还没开海多卖点。
积极调控提供保障
休渔期选择依然很多
青岛市城阳活鲜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作为青岛较大的水产品集散地,海鲜行情变动很有代表性。据了解,2025年与2024年交易量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其中6月增长2136吨、7月增长294吨。
专卖养殖海鱼的孟女士称,现在的货基本上都是冷冻的,虽然价格有浮动,但是交易量不错,总的来说利润可观。
青岛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经理袁先生告诉记者,海鲜价格下降,交易量就会有所上涨,“养殖虾价格跟去年比也是便宜了,每公斤价格下降4元左右”。
为什么封海期间,青岛水产品不但供应充足,而且价格还能保持相对稳定?据了解,这与相关部门的积极调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青岛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推动渔业提质升级。据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统计,青岛伏季休渔期间养殖品种既包括蛤蜊、牡蛎等餐桌上常见的贝类产品,也有海参、鲍鱼等高端海珍品。参考往年养殖情况,每年休渔期间养殖水产品产量可达30余万吨,有效保障水产品供给的同时也丰富了食客们的餐桌。
对于市民游客来说,水产品价格稳定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青岛的各个海鲜市场,人们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海产品,从常见的鱼类、虾类、贝类到珍稀的海参、鲍鱼、龙虾等,应有尽有。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新鲜、美味的水产品,在多品类中挑选自己爱吃的海鲜,尽情享受大海带来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