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周村:智慧赋能做强“舌尖”上的产业-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7/29 15:41:44
来源:淄博日报

淄博周村:智慧赋能做强“舌尖”上的产业

字体:

  时值盛夏,正是各类农作物茁壮生长的时节。在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周村区王村镇彭东农业智慧大棚产学研基地内,一座座无土栽培数字智慧大棚、高标准科研试验棚整齐排列,蔚为壮观。大棚内,一年四季恒温恒湿,各类果蔬长势喜人。

  “目前,我们基地种植的农产品包括西瓜、葡萄、西红柿等,年产量达530吨,产值超过1500万元,二期还将扩建31座温室大棚,重点发展草莓和西红柿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通过数字智慧云平台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基地农技人员在电脑或手机上就可以实时查看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状况,还可以通过远程遥控完成浇水、通风、补光等作业。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智慧大棚只需两名农技人员来管理,至少能够节约一半的水和肥料,生产过程更加绿色高效。

  此外,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一物一码等先进技术,基地内的每份农产品都建立了独一无二的品控溯源档案,实现了从大棚到餐桌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更踏实、更放心。

  当下,在周村区食品加工产业领域,从一产、二产到三产,从田间地头、加工车间到物流园区,一颗颗“智慧”的种子正破土萌芽、开枝散叶,盛放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树繁花。

  周村烧饼是周村食品加工产业的一张名片。这种起源于汉代、改良于晚清、闻名于当世的地方特色小吃,拥有“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传统食品标志性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并于近日入选“2025山东省地标美食”“淄博市地标美食”,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周村烧饼正在加速驶入智慧化发展的快车道。

  在市重大项目周村烧饼非遗文化手工技艺智能化升级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项目占地20亩,总投资1.3亿元,包括空间扩容提质建设、生产智能化建设、科创中心建设、市场智慧化建设等四大工程。”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将建设2.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标准生产车间,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链条智能化改造,新上数字化电商运营平台,打造国家级焙烤食品研发中心和国家级非遗研究中心。建成投用后,周村烧饼将实现生产空间高端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产品研发高级化、市场营销智慧化,加快推动这一“中华老字号”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内,一部部采配车辆川流不息,全国各地的优质商品云集于此,淄博本土的好品美物也从这里发往全国,“24小时集货、24小时送达”成为园区常态。

  “产业园占地630亩,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交易基地、海鲜农副产品交易基地、数字农业产业孵化平台、电子结算追溯平台、齐鲁生鲜电商基地等,产品覆盖山东及周边30个城市、近5000万人口,是京东在江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产业园。”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超大的体量背后,是京东大数据坚实的智慧支撑。据了解,该产业园采用京东智慧化管理系统,以统一交易结算追溯平台、物业管理平台和数字智慧管理中心为依托,实现了人、车、货、场、安防、物业的全面数字化管理,打造了现代化的感知型、智慧型市场。

  凭借算力惊人的大数据和高效协同的物流网络,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成功接入京东大物流体系,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成为京东在华北市场的重要支撑节点。

  智慧赋能结硕果。记者从周村区相关部门获悉,目前该区食品加工及特色餐饮企业总数达300余家,其中37家重点企业全年实现产值突破12亿元,预计产业链总产值超过35亿元。通过以“智”提质、以“智”增效,周村区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铿锵有力。(记者 张厚新)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