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崛起-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7/29 14:43:22
来源:肥城市委宣传部

山东肥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崛起

字体:

  锂电稳住“基本盘”,钠电抢占“先手棋”。山东肥城一块废电池“成人之美”,有了它的“绿色重生”,千亿级“泰山锂谷”全产业链闭环堪称“十全十美”——一块废电池:弥合“缺憾” 成就“完美”。

  走进位于肥城老城街道的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退役的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正经历一场“重生之旅”。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这些曾被视为“工业垃圾”的废旧电池,不仅锂回收率达到国内顶尖的4.8%,铜、铝等金属回收率更提升至98%。

  “随着5万吨新建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公司未来总处理能力将突破每年20万吨,占据全国28%的市场份额。”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仲谋的话语里,藏着肥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闭环的核心引擎,让“黑粉”生金,让废料归位。

  在锂电产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单一环节的领先或许能赢得一时先机,唯有构建全周期的产业闭环,才能在长跑中占据主动。丰融新材料的“吃干榨净”模式,正是肥城布局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的制胜一招。而这步棋的落子,不仅需要工艺突破,更需要产业链上的“同频共振”。

  在丰融新材料车间内,蓝锂盛科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首套智能化回收设备正在调试运行。这家由丰融新材料牵线落户的企业,以5000万元投资建起现代化厂房,其自主研发的全流程工艺系统,从源头破解了传统回收中金属纯度低、安全隐患大的痛点,让处理效率提升40%。

  从“回收废料”到“制造回收设备”,看似简单的产业链延伸,实则是肥城破解“设备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一步,当本地企业能自主生产回收装备,产业闭环便有了“硬核支撑”。 如果说丰融与蓝锂盛科的协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近距握手”,那么“泰山锂谷”产业协同基地里的“能源动脉”,则让闭环链条延伸得更远。

  顺着瑞福锂业铺设的蒸汽管道望去,40万吨平价清洁能源正源源不断输往30余家企业。作为“链主”企业,瑞福锂业构建的不仅是能源网络,更是从黄金尾矿提锂到电池材料生产的完整产业生态。丰融新材料正借力这份生态优势,计划新上湿法提炼生产线,制备的硫酸锂溶液可直接供给瑞福锂业成锂车间生产碳酸锂,形成“回收—再生—利用”的无缝衔接。

  在产业闭环的构建中,技术突破始终是打破瓶颈的“关键一跃”。在石横镇的山东华劲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回收修复项目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面对磷酸铁锂废料处理这一行业难题,企业独创的材料修复技术实现了“变废为宝”,将报废极片直接转化为合格正极材料,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90%。

  “传统回收多停留在‘拆解—提炼’的初级阶段,而我们的修复技术能让材料直接重返生产链。”华劲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建说。今年,企业计划再投1亿元建设锂电池用NMP溶剂回收及石墨烯复合导电材料和涂炭箔的综合利用及废旧锂电池精细化拆解回收项目,形成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体”。

  从“拆解回收”到“材料修复”,技术的迭代让肥城的产业闭环更趋精密。当锂电新材料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肥城将目光投向钠离子电池这片新蓝海。在位于肥城高新区的蔚蓝科技产业园,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的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这家深耕钠电领域十余年的企业,在7月15日迎来“强援”,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动力电池、资本合作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协作。

  “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安全性上的独特优势,特别适合储能市场。”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杰说,早在2024年1月,全球首款普鲁士蓝技术路线的钠离子储能电池已从这里交付。目前,10GWh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在建设,投产后将形成从核心材料到电芯的一体化生产能力。

  从锂电闭环到钠电新赛道,肥城的产业布局既守住了“基本盘”,又抢占了“先手棋”。产业的聚变,源于科学的顶层设计。2023年,肥城编制《“泰山锂谷”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以“育新、培强、融合”为路径,推动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从“点上突破”向“链上集聚”跃升。当年,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便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这个涵盖137家企业的产业集群,已构建起从锂矿石加工、锂电池与钠电池原材料生产,到正负极材料制造、电材组装,再到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的全周期闭环。数据显示,2024年产业链实现营收51.62亿元、产值53.04亿元。

  从废旧电池的“涅槃重生”到钠电新赛道的“弯道超车”,从单一企业的工艺突破到全产业链的协同共振,肥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的崛起,印证着一个道理,但唯有构建全周期、闭环式的产业生态,才能形成不可复制的核心优势。如今,肥城正以闭环成链的智慧,在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的赛道上领跑疾驰,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纪宗玉 宋明志 裴瀚哲)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