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您这‘老网虫’又给咱群里发啥好事啦?”近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胡苏社区的活动室里,笑声阵阵。70岁的李书亭老人扶了扶老花镜,手指在智能手机屏幕上熟练地滑动着,乐呵呵地冲着邻居喊:“县里发的《每日辟谣》太好了,我转发到咱小区群里了,让大家伙都看看。”老人精神抖擞,几句话逗乐了周围的老伙伴,也映照出宁津县在网络空间播撒文明新风、浸润寻常百姓家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宁津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强化网络文明建设,不断建阵地、强队伍、拓新局,推动线下文明向网上延伸,不断拓展网络文明覆盖面。
把稳方向,筑牢精神罗盘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更应是清朗‘文明家园’。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思想基石和行动指南,必须贯穿网络治理全过程。”宁津县委网信办主任周鹏程表示。宁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嵌入县域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治理新格局。县委宣传部联合教体、公安、团委等部门,线上开设“宁津e课堂”系列直播,全年受众超30万人次;线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网络素养教育送入千家万户,让“守法崇德、理性发声、明辨是非”成为网民的普遍共识和行为自觉。
草根赋能,润泽文明之花
在宁津县柴胡店镇桃源里社区助农直播间,刘娜娜通过手机镜头进行了她的第N场助农带货直播。她的直播账号里,没有喧嚣博眼球的浮夸,有的是当地优质农副产品的真实呈现,以及与粉丝之间诚实互信的温度。在她看来,流量不该是赚钱的利器,每次直播前都要认真准备,承诺大家的一定做到,不能为了吸引人乱说一气,“诚信”两个字才是干好网络销售的根本。
“我们挖掘了10多位像刘娜娜这样的‘正能量代言人’,她们活跃在网络空间,用微光照亮他人。”该社区党委书记孙更新说。社区内还组建了“夕阳红智网志愿者”“雏鹰网络安全队”等特色队伍,引导老年人安全上网,帮助青少年在网络中培养明辨是非的慧眼。
共治共享,塑造清朗未来
在宁津,网络文明建设不仅是政府工程,更是一场全民共建共享的实践。“一老一少”精准服务、网格化触达全覆盖、社会力量协同发力的立体化模式,让文明之风吹进每个角落。
“以前听说网上骗子多,手机都不敢碰!现在学了防诈口诀,还能和闺女视频,多亏了社区志愿者们。”在宁城街道胡苏社区智慧助老角,70岁的王振华熟练地展示新学的视频通话技能。全县依托文明实践所站开设“银发网络课堂”,编写《助老上网防骗三字经》,今年以来,培训老年人超4000人次,帮助银发一族跨越数字鸿沟。
针对暑假未成年人用网高峰,时集镇推出“网络文明进校园”行动,志愿者通过情景剧还原网络诈骗陷阱。全县中小学将网络素养课纳入必修,开展“文明上网”主题辩论赛,覆盖学生3.2万人。
“推动网络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指引。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提升广大居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辨别有害信息的能力,让人人争做网络文明传播者,让正能量成为网络文明健康成长的‘营养剂’。”中共宁津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孟凡飞说。(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