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很多地方都有喝伏茶、吃仙草等养生传统,也有送大暑船、烧伏香等习俗……”7月22日,山东省桓台县少海街道恒星社区活动室里,社区工作人员向来参加“巧手剪荷韵·童心绘清凉”渔洋书院文化活动的孩子们讲解大暑节气的民俗传统和自然特征。剪纸老师手把手教授孩子们荷花剪贴技巧,让他们在非遗体验中感受夏日的诗情画意。
桓台是清代文人王士禛(别号渔洋山人)的家乡,有“渔洋故里”之称。近年来,桓台县着力打造“渔洋书院”文化平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整合资源、创新模式,着力破解基层文化服务供给难题。
7月10日,桓台县“馆社”联动助推文化书院暑期活动在少海街道东岳国际社区“渔洋书院”启动。桓台县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等现场促成多项“馆社”合作,发布了近60项涵盖传统文化、艺术培训等课程的公益文化清单。现场邀请道德模范分享模范事迹和家风故事,用平凡故事传递榜样力量,引导群众崇德向善;组织文艺演出、设立非遗体验区,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
“看文艺演出、听美德故事、体验非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听说社区以后还有很多这样的活动,我一定会积极参加。”活动结束后,东岳国际社区居民荆翠玲说。
今年以来,桓台县以社区“渔洋书院”为载体,持续深化“馆社”联动机制,加大文化场馆与社区之间深度合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文化供给效能,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这把湘竹金扇的扇骨由湘妃竹与檀木制成,温润雅致,扇面铺金,正面绘有明朝著名画家唐寅人物画,背面是康熙御书的唐诗。这是清代康熙帝赐予王渔洋的珍品。”暑假期间,桓台博物馆“博蕴”宣讲团走进少海街道恒星社区和少海社区,向居民宣讲文物背后的故事。
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仍指着展品问个不停。有位家长掏出手机,拍下“进士卷”,说要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另一位家长则让孩子记住“湘竹金扇”的模样,约定去博物馆看文物。
桓台县依托“渔洋书院”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读书会、手工制作、公益课堂等活动。2024年,各书院联合文化部门举办多样化活动:天煜风华社区开展包粽子、投壶等传统节日活动,精准开设太极、瑜伽等服务中老年人的课程;宝发社区“银龄艺趣学堂”组织老人学舞蹈和戏曲;“小宝少儿成长营”、恒星社区“彩虹姐姐”亲子阅读、“伙伴齐心”儿童项目更加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目前,桓台县依托“渔洋书院”建立社区文艺团队24支,形成“一社一品”文化矩阵,构建覆盖“老、中、青、幼”的15分钟文化服务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整合部门单位及周边公共资源,结合社区自有优势,编制优质文化资源清单,着力构建‘家门口的文化课堂’,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桓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妍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