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李家大村69岁的茶农李其朴种了近40年茶,以前最愁两件事:一是鲜叶卖不上价,二是有了病虫害打药不对路。
“今年加入‘双社’托管以后,这些愁事全没了!”李其朴乐呵呵解释,“鲜叶采摘下来直接送到合作社收购点,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不用再跟商贩讨价还价;联合社免费供药供肥,有了病虫害‘茶医生’还会上门,用什么药、用多少、停多久才能采,说得明明白白,再也不怕农残超标被退货。今年我有一亩茶园出现茶橙瘿螨,就是镇农技站站长上门给指导的用药。”
李其朴的舒心,源于巨峰镇今年创新推出的茶产业“双社双链”模式。作为“江北绿茶第一镇”,巨峰镇虽坐拥8万亩茶园,年产干茶4500吨,但也长期被“小散弱”困住脚步:茶农“各管几亩地”,既不懂科学管理,又没有议价权;加工企业“各找各的料”,鲜叶质量参差不齐,品质难稳定;村集体“想帮难插手”,产业红利难共享。如今,“茶香巨峰联合社+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双社”联动,像一根纽带把分散的茶园、茶农和企业“串”了起来,再加上“党建链”牵线、“产业链”发力的“双链”协同,曾经让巨峰镇头疼的茶产业“小散弱”难题,正一步步化解。
“过去最大的问题是‘散’。破解‘散’,‘双社双链’最先做的就是资源整合文章。”巨峰镇副镇长丁肇亮介绍,由巨峰镇88个重点产茶村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成的日照市岚山区茶香巨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茶香巨峰联合社”),是“双社双链”模式的实施主体,一头对接市场,一头对接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则直接对接各村茶农,把巨峰镇春山路沿线8个村的5000亩茶园“串”成了连片托管区,带领区域内1000余户茶农“抱团发展”。
托管茶园统一进行药肥供应、鲜叶收购及销售。“托管后,少操心,多挣钱!”听村里宣传了加入托管的好处后,费家官庄茶农卢绪年把自家1.2亩茶园进行了托管。他算了一笔账:药肥供应加上高于市场价10%以上的溢价,每亩茶园每年怎么也能多收二三千元。
对茶叶加工企业来说,“双社双链”的好处更是说不完。绿茶加工企业(加工户)可以与茶香巨峰联合社签订《无农残优质鲜叶供应协议》,集中采购托管区域内的鲜叶,联合社按要求供货,保证鲜叶合格无农残,同时按批次提供鲜叶检测报告和收购记录。
“做茶叶加工,原料安全是根本。”日照茶仓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茶仓”)总经理赵会会,作为茶行业从业者感触颇深。2021年,为了让企业有安全可靠的原料基地,日照茶仓就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与巨峰镇张家沟村66户茶农就其253亩茶园进行了合作。至今已累计销售干茶25.8万斤,产值48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
与茶香巨峰联合社签订《无农残优质鲜叶供应协议》后,赵会会现在敢接更大的订单了,也有更多远方的客户循香而来。“因为知道原料有保证、能跟上。”这不,最近她正在与黔江地区茶企合作,以日照绿茶、红茶、白茶和黔江珠兰花为原料,研发日照珠兰花茶。目前,产品已试产成功。
对茶叶经销商来说,“共享”的好处更直接。无加工资质的茶叶经销商可以委托茶香巨峰联合社生产干毛茶,茶香巨峰联合社做好前端,经销商专心做市场,共同出品合格的日照绿茶产品。经销商也可直接采购茶香巨峰联合社的干毛茶,进行拼配、分装上市。
这份底气背后,是“双社双链”织起的质量安全网:托管茶园布设AI行为分析设备,可实时监测茶园农事活动,对违规使用农药、禁采期采茶等行为进行识别、捕捉、报警。巨峰镇组建镇村两级茶园管理巡查队伍,对茶农行为实施常态化监管。在托管茶园实施茶医生“处方制度”,茶园局部发生病虫害由农技专家开具处方,由茶香巨峰联合社统一免费供药,使用全过程依托村级党组织+网格员进行动态监管,从源头掐断违规用药的可能。结合茶园微网格和采样混检,对小区域内的农事活动进行利益绑定。将托管茶园全部纳入日照绿茶防伪溯源系统,实行统一贴标上市。区域茶园鲜叶由岚山省级农高区提供鲜叶农残快筛检测全覆盖服务。
质量硬了,销路就宽了。“今年片区内粗茶的价格比往年同期翻了接近一番!”茶香巨峰联合社理事长、总经理赵玉民介绍,目前茶香巨峰联合社正积极对接中茶公司、汇源集团、日照绿茶集团,通过“借船出海”,进一步打响品牌。今年,预期目标是通过订单销售实现年50万斤干毛茶产量。
“茶农有溢价和免费服务,企业有低成本优质原料,村集体有奖补基金、劳务费和销售分红,茶香巨峰联合社有管理费保障运营,这就是共赢。”巨峰镇党委书记尹玲介绍,巨峰镇设立壮大集体经济基金30万元,根据托管面积和成效,对各托管村进行奖补,促进茶产业集约化发展。下一步,巨峰镇还将适情扩大茶园托管面积,推动全镇茶产业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让日照绿茶巨峰产区成为安全、优质的代名词。(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