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犁,以服务为种,齐鲁银行深耕区域经济沃土,为千行百业注入澎湃的金融动能。这家扎根山东的本土银行,正以“一县多品”的精准策略和“全生命周期”的陪伴理念,书写着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生动篇章。
深耕沃土:特色金融浇灌乡村振兴“希望田”
在被誉为“中国生姜之乡”的莱芜,空气中弥漫着新蒜初种的清香与生姜丰收的辛辣。在这片孕育着20万亩生姜、年产量50万吨的土地上,农户们曾长期因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作为担保方式,而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为了让当地的姜蒜产业不再受制于融资困境,齐鲁银行莱芜支行精准把脉产业痛点,创新推出拳头产品“姜蒜贷”,一举破解难题。
该产品创造性嵌入济南市融担、支小支农担保、山东省农担等专业国资背景担保机构,彻底解决农户担保难题;配套落实贴息贴保政策,将综合资金成本压缩至3%以内。
同时,“线上授信、快速审批”的“农户E贷”“农耕贷”“蔬菜贷”等产品的同步推出,更如及时雨般满足种植周期中的资金需求。截至2025年3月末,莱芜支行累计发放“姜蒜贷”贷款近亿元,显著提高了农户种植姜蒜的积极性。
以金融助力农业产业振兴,莱芜并非个例。在“中国黄瓜之乡”济阳,齐鲁银行济南济阳支行也将金融创新写入田间地头——
面对曲堤黄瓜产业“农户普遍面临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设立专门支持乡村振兴的曲堤支行,创新推出专项惠农贷款,累计为1050户农户办理惠农贷款3.87亿元。
从平阴玫瑰到章丘厨具,从商河花卉到历城草莓,齐鲁银行“一县多品”战略已在济南十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全面落地。截至2025年5月末,累计支持农业产业客户近2200户,投放贷款9.72亿元,以金融画笔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画卷。
跨境动脉:数字金融畅通全球贸易“新航道”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浪潮中,山东外贸企业扬帆破浪的背后,也闪耀着齐鲁银行“齐鲁泉e达”跨境金融线上服务品牌的智慧光芒。
商河县的宏业纺织一度面临“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和原材料涨价”难题:
彼时,一笔300万美元的东南亚订单面临备货资金需求,但传统贷款至少需要1天的流程,这是企业“等不起”的时间。
了解到这一情况,齐鲁银行启动专项机制,将出口结算到贸易融资全链条搬到线上,业务办理时间从24小时压缩至2小时,节省近90%时间成本,更通过定制远期结汇产品,锁定汇率波动风险,为企业增厚利润。
对于大宗商品进口企业山能国际贸易,汇率波动导致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攀升。针对这一痛点,齐鲁银行携“本币结算优先”服务方案走进企业,推动其与东南亚客户的结算货币转向人民币。
2024年四季度,该企业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至43%,节省汇兑成本超60万元。同时,“齐鲁泉e达”线上化服务帮助企业平均每笔节省至少20小时人工成本,资金周转率提升90%。以“本币+线上”的双引擎策略,提升山东外贸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在青岛胶州,齐鲁银行的跨境金融进一步向产业链纵深拓展:
天驰控股作为区域冷链物流核心枢纽,曾因资金流动性限制难以扩大代采服务。银行创新推出“核心企业赋能+产业链延伸”模式:
一方面为关联企业青岛金胶州供应链提供5000万元线上贸易融资扩大代采规模;另一方面以天驰为支点,向5家水产加工企业提供1.4亿元融资额度,构建“仓储代采加工”全链条金融网络。
融资成本降低1.5个百分点后,企业与上游渔场的议价能力显著增强,仓库利用率提升8%,推动胶州冷链产业从“单点优势”向“集群效应”跨越。
从民企纾困到链群协同,齐鲁银行跨境金融累计线上交易近300亿元,客户线上日均活跃度提升139%,为山东外贸构筑起高效便捷的数字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