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致知 科普有约”夏令营在邹城举办-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7/30 17:30:10
来源:邹城市委宣传部

“博物致知 科普有约”夏令营在邹城举办

字体:

  7月27日,邹城市博物馆门前,近50名少年儿童的欢声笑语撞碎了夏日的燥热——“博物致知 科普有约”夏令营在此开营。在市科协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孩子们推开时光大门,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探秘、科学启蒙与传统文化浸润的奇妙旅程。四大特色环节环环相扣,让这个暑假因科普而鲜活,因文化而厚重。

  “这把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古人是怎么打磨得这么光滑的?”在博物馆文物展厅,邹城市接驾山小学的一位学生指着展柜里的石器追问讲解员。顺着时光长廊前行,从秦汉碑刻上的凿痕到青铜鼎的纹饰,从孟府旧藏的笔墨纸砚到金玉饰品的精巧工艺,一件件文物成了会说话的历史课本。讲解员用“古今对照”的方式解读:“看这件汉代陶井,井口的滑轮装置和现在起重机的原理相通,古人早就懂得利用机械省力啦!” 孩子们或俯身观察陶器上的指纹痕迹,或对着青铜爵的铭文轻声拼读,在触摸历史温度的同时,悄然发现藏在文物里的科学密码。

  二楼碑拓体验区飘着淡淡的墨香,孩子们围坐在古色古香的案桌前,袖口沾着墨渍也浑然不觉。“纸要铺平,喷水要匀,捶拓时,力道得像给小猫挠痒。”专业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指尖与碑石的触碰,墨香与历史的交融,让孩子们在亲手复刻文明印记的过程中,读懂了“金石永固”不仅是材质的坚硬,更是文化传承的韧性。

  “如果看到有人落水,能不能直接跳下去救?” 鲍店煤矿安全专家李群的提问让现场瞬间安静。结合近期真实案例,李群用动画演示溺水3分钟的生理变化,手把手教孩子们“仰头漂浮”“竹竿救援”等实用技能。在模拟救援环节,邹城市匡衡路小学的一位学生用长棍成功将“落水者”拉上岸,额头上的汗珠映出认真的模样。“原来救人和做实验一样,得讲科学方法。”孩子们的感悟,正是这场安全课最珍贵的收获。

  当最后一个环节拉开序幕,孩子们身着曲裾深衣或襦裙大袖,依次走进大殿。“揖礼时,双手要如抱鼓,腰背挺直如松柏。”礼仪老师的指导声里,孩子们向象征先师的画像行周代古礼,衣袖轻扬间,扬起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朗朗诵读声回荡在博物馆内,与展柜里的文物隔空对话。这一刻,千年文化基因在少年们的血脉里悄然苏醒。

  从文物里的科学智慧到拓印中的匠心传承,从生命安全的科普守护到汉服诵读的文化浸润,这场夏令营以“博物”为桥,让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在孩子们心中同频共振。

  据悉,邹城市科协已连续多年打造“邹晓科”科普品牌,20余期夏令营让数万名青少年受益。未来,这里将继续探索科普与邹鲁文化的融合之路,让古老的邹鲁大地持续绽放科学与文明的绚丽光芒。(张炎)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