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都倒灌楼层地面上了,又臭又脏。”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北村街道东社区35号楼4单元居民刘健说,今年4月初,因楼内管道严重老化导致下水道堵塞,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
因建成年代久远,出行难、停车难、保洁难、绿化失管、设施维护滞后等问题在工人新村普遍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因社区缺少业委会监管,导致物业服务缺位低效,让居民诉求常陷入‘无人监管、无解可循’的困境。”工人新村北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滕长亮说。
如何破局?今年,工人新村北村街道启动基层治理攻坚行动,聚焦“业委会缺位、物业低效、居民参与弱”三大症结,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环物委)建设,创新搭建“146N”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组织换血、机制重塑、多元共治”的新路径。
4月中旬,随着工人新村北村东、西社区环物委的相继揭牌,社区治理正式迈入“四方联动”阶段:以社区党委为“轴心”,物业企业、环物委、居民三方构建协同治理齿轮组。
“环物委由社区‘两委’成员、党员楼长、居民代表等组成,核心使命是打通治理堵点。”环物委委员董绪文介绍,当再遇下水道堵塞等难题时,环物委启动“监管+派单”机制,敦促物业公司限时响应处置,物业在其监督提供管道更换等市场化工单服务,居民则通过志愿队即时清理疏通后的现场污物。
在“四方联动”下,之前东社区35号楼4单元的管道顽疾,仅用48小时就得到了根治。环物委的成立不仅补齐了老旧小区“物业”的监管短板,更在一次暴雨中验证了机制韧性。
7月7日,一场强对流天气突袭,辖区主干道与背街小巷遍布折断的杂枝、堆积的落叶与散乱的垃圾,交通受阻,社区环境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社区党委立即启动紧急处置预案,环物委第一时间完成集结,奔赴各自包干区域展开全面清理,热心居民也主动加入清扫队伍。
针对阻塞道路的大型倒伏树木、大件废弃物等难题,环物委精准“派单”,调度物业公司专业清障车与重装力量高效处置。在环物委“点单调度”和物业专业力量即时响应的“大事联动”机制下,这些单靠人力难以解决的顽疾得以迅速“拔除”。社区网格在风雨考验下不仅没有瘫痪,反而在短时间内高效运转,让居民的安全感在暴雨后的阳光下拔节生长。
“下一步,我们将强力推动物业服务市场化、规范化运行,刚性执行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与定价及准入退出挂钩的市场监督机制;同时依托环物委监督和居民评议,动态调整服务菜单,精准对接居民多元需求。”滕长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