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创新蓝色场景 海洋文化“可感可触”-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02 09:20:58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创新蓝色场景 海洋文化“可感可触”

字体:

  潮涌千年韵,山海物华新。自7000多年前的北阡遗址泛起第一缕渔火,青岛的城市基因里便镌刻着与海洋的不解之缘。这片渺远的蔚蓝,不仅勾勒出城市的轮廓,更为她沉淀下深厚的文化品格——

  因海而生是她的禀赋。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点,往昔“估客骈集、千樯林立、贡艘浮云、轴轳千里”的繁忙盛景,如今正以“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的新叙事带来新精彩:国际艺术节里,非遗渔歌与多国艺术交融;旅游演艺里,海洋故事借现代光影重现。

  向海而兴是她的追求。作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里既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诗意传承,更以“四港联动”的开放实力为海洋文旅融合注入强力引擎,推动青岛加快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站在胶州湾的海岸线上,历史与未来在此交汇,时光仿佛在此刻重叠。如何让这份积淀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中焕发新生?推动海洋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发展新时代海洋特色文化,这份来自青岛的最新作答,描摹着新时代海洋文化的绚丽图景。

  让海洋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快节奏的生活里,“慢下来”的文化体验,似乎总有一种直抵内心的力量。焕发海洋文化的生命力,离不开让海洋文化融入当代生活,一批以海洋为主题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成为海洋与生活的“有机链接”。

  汇泉湾畔,青岛水族馆里的曼妙海底世界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奔赴。走进梦幻水母宫,体态婀娜、晶莹剔透的水母群,以其靓丽璀璨的身姿,将人们带入蔚蓝色的梦幻世界。青岛水族馆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水族馆,现已形成融五大主题展馆和一座大型地下海底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旅游窗口。

  在青岛蓝谷,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建设正加快推进。项目将依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和青岛市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集中展现中国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历程和丰硕成果。该馆是全国唯一的水下考古博物馆,也是省内第一家“国字号”央地共建博物馆。

  如果说,青岛水族馆的建立体现了“向海求知”的探索精神,塑造了中国海洋科学的“起点记忆”;那么,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的建设,则体现着“向海寻根”的文化自觉,构建起中华海洋文明的“溯源窗口”。二者在时间维度上跨越近百年的呼应,共同诠释着海洋强国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使命。

  作为山东省首批“博物馆之城”试点城市,各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主题展馆和涉海洋文化场馆滋养着城市浓厚的人文氛围。在已设立备案的博物馆中,海洋文化主题博物馆有10家,涉海洋文化博物馆20余家,是青岛博物馆体系中主题展馆数量最多的类型。其中,海军博物馆“向海图强——人民海军历史基本陈列”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青岛市博物馆扩建工程新建馆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将成为展示青岛海洋文化的城市“大客厅”。此外,青岛还拥有多家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科技展馆,通过海洋科技知识的展示和宣传,传播推广了海洋文化,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走出文化场馆,这座城市的“海洋感”更是无处不在。穿梭海鲜市集,鲜活的渔获、市井的喧腾,将大海的馈赠转化为烟火人间的生动注脚;寻访百年渔村,入住渔家民宿,山海之间枕海而眠,独具青岛特色的渔家韵味与海洋诗意萦绕身边;漫步美丽海滨,借助沿海资源优势及“书香海岸”风景线,兼具人文内涵、海洋特色与城市特质的阅读品牌,不断满足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从自然馈赠到人文创造,海洋文化以创新表达成为可感可触的生活日常。

  以文旅场景搭建创意载体

  在做好海洋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青岛持续推动海洋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海洋元素融入城市旅游、休闲、娱乐、展演、文化创意等行业领域,打造出一批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海洋文旅场景,为海洋文旅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炎炎夏日,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的“海上啤酒节”,尽显青岛海滨城市的活力之姿。作为全国首个以“海洋文化”命名的国家5A级景区,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由奥帆中心景区和海底世界景区创新性整合,通过海陆联动衔接加速海洋旅游业态创新融合,为海内外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海洋文化体验。尤其是源起于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的“海上看青岛”品牌,已然成为青岛深耕海洋文旅融合、推动海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放大海洋文化内涵,魅力三湾、夜游浮山湾等15条精品航线,27类全品类产品,串联起奥帆中心、海底世界、青岛湾栈桥等核心文旅地标,使得青岛海上旅游从景观游览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全面升级。依托海上智能讲解系统,市民游客还可以深入了解海洋文化和岛城人文历史。今年截至7月27日,青岛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游客接待量已突破200万人次,并以强劲之势持续增长。

  不止于此,青岛的海洋文旅创新在多元业态的融合中不断拓展边界,让海洋文化的表达愈发丰富立体——

  海洋与演艺的融合,让这座城市厚重的海洋文化底蕴变得立体而鲜活。从奥帆中心的《寻梦沧海》、凤凰岛艺术中心的《海上有青岛》,到正在建设中的上合示范区“丝路千古情”大型演艺项目……光影流转的舞台、虚实交织的叙事、震撼心灵的视听体验,让青岛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可感可知的鲜活载体。

  海洋与科技的融合,让这片海域蕴藏的深邃奥秘触手可及又充满想象。U·Sea奇幻海世界是国内首家数字海洋主题乐园,综合运用人工智能、XR/AR/MR等数字技术,为海洋文旅注入科技活力;青岛极地海洋公园升级项目中,青岛首个360度球幕影院、“极地之光·青岛海上摩天轮”等深受游客喜爱,科技元素的加持让青岛的海滨风景带成为最新潮的海洋文化体验带。

  海洋与创意的融合,让青岛的海洋文化在时尚表达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以浪花、灯塔等为灵感的文创产品,是海誓山盟广场市集的绝对主角;由海洋生物斑海豹化身而来的“奥帆帆”,以活泼灵动的姿态融入服饰、饰品的设计;云上海天艺术中心内,海洋元素走出自然与历史的语境,成为可分享的城市美学。

  与此同时,正是这些丰富的海洋文旅体验场景,为青岛打造“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提供了充盈承载,年接待研学旅游游客超400万人次,延伸着海洋文旅的全产业链条。

  以海洋特色赋能城市发展

  文化是城市魅力的关键。对于青岛而言,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皆绕不开“海洋”二字。

  乐游上海,“梧桐区”是绕不开的钟情之地;提起福州,三坊七巷总引人流连赞叹;到访广州,永庆坊的底蕴让人沉醉忘返。而在青岛这片沉淀着绵长海洋文脉的热土上,最能彰显城市特质的,当属那保留着百年滨海风情的历史城区——不仅体现着“山、海、城、岛”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更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风貌,成为海洋文化与城市肌理深度交融的鲜活样本。

  事实上,《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目标早已明确:弘扬青岛开放、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特色,发挥“一带一路”国家开放门户和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文化交流作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那么,青岛是如何用好这份开放、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特色,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营造良好氛围的?

  推动历史城区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保护传承中激活海洋文化基因。青岛高度重视保护近代滨海建筑群,以敬畏之心守护这些“凝固的海洋史诗”,在做好保护性开发、活化利用的基础上,纳入深度旅游线路吸引全球游客抵达。业态创新层面,310个涵盖餐饮、民宿、文创等领域的业态集聚青岛历史城区,里院喜剧节等成为现象级文旅IP。而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更让海洋文化遇见人间烟火,绽放璀璨新姿。

  依托海洋文化、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打造的特色节会,是青岛激活海洋文旅经济的重要依托。今夏,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西海岸、崂山、青岛老城三个会场“与世界干杯”;“青岛之夏”艺术灯会让市民游客既能感受青岛滨海风情的浪漫与活力,又能在光影交织中触摸城市的历史脉络;即将启幕的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中国(青岛)国际海洋体育大会等IP,则以体育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融合,为“帆船之都”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青岛用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等国际平台,以海洋文化为纽带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7月初,上合组织成员国艺术节开幕式暨青年歌会在青岛奥帆中心举办,壮丽的浮山湾灯光秀成为舞台的天然背景,浓郁的海洋文化底色让青岛的城市气质在国际舞台上愈发鲜明。青岛还重点打造了上合组织框架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文旅品牌——“上合之夏”系列活动,今年的“上合之夏”系列活动将持续至9月,充分融入青岛夏日的海洋文旅盛宴中。

  如今,海洋文化已不仅是青岛的城市标签,更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能:它让历史遗产焕发新生,让文旅产业跨界融合,让开放合作走深走实。在这片被海洋文化滋养的土地上,“两创”的实践仍在继续,文明的对话从未停歇。(完)

【纠错】 【责任编辑:丁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