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造专利快速预审“五零”服务模式-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8/05 18:57:39
来源:山东省市场监管局

山东打造专利快速预审“五零”服务模式

字体:

  “材料少了20%,时间省了一半,现在专利预审就像走‘高速路’!”山东专利代理机构感慨改革实效。今年以来,在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启动专利快速预审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出“零跑动”“零延时”“零遗漏”“零距离”“零死角”的专利快速预审“五零”服务模式,这一全链条服务,不仅让创新主体感受到知识产权服务的温度与速度,更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知识产权动力。

  “零跑动”:数字赋能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过去办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维权等业务,得在好几个端口切换,有些业务还得跑现场、寄快递。现在登录平台点几下,几分钟就搞定了!”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专员登录山东省知识产权快速预审综合服务平台,顺利完成专利预审申请,忍不住为便捷的操作点赞。

  “零跑动”的实现,源于数字赋能的深度突破。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优化知识产权快速预审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打造“一系统六模块”,将专利预审、快速维权等六项业务拧成“一网通办”全链条。可视化指引像“线上向导”,企业点点鼠标就能顺畅完成操作,再不用来回奔波。

  AI辅助审查工具的引入更让效率“加速跑”——专利预审申请批量分配、形式缺陷自动排查、修改内容可视化对比,原本耗时数天的审查流程大幅压缩。同步嵌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用信息系统后,信用数据实时共享,让服务既高效又规范。

  “零延时”:流程优化让审查效率“跑”出加速度

  “以前300多件申请要盖300多次章,现在一次盖章管全年!”中国海洋大学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挥着手中的《承诺书》,难掩兴奋。这正是山东专利预审“零延时”改革的鲜活写照。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章长勇介绍,通过重构流程、压缩环节,从而直击痛点:砍掉身份证件等5项材料,减少20%提交种类,让代理机构从重复校核中“松绑”;推出13项容错受理举措,给足“试错”空间,98%的申请实现“即来即审”。依托“四级联动质检”机制,审查时间从7个工作日压减至4个,提速超40%。

  “过去等盖章就得耗一周,现在能专心打磨技术方案。”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感慨道出实情——材料与时间成本双降,让创新成果更快冲向市场,改革实效看得见摸得着。

  “零遗漏”:全领域覆盖打通创新保护“最后一公里”

  “我们的无人机图像处理专利,国内快速授权,通过PPH通道在美国5个月就拿到证书,比常规周期快了86%!”山东大学科研人员王旭难掩激动。这一突破,源自山东构建的“国内快速预审+国际审查高速路(PPH)”联动机制,让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市场同步获得保护。

  今年以来,为加快审查进程,更好地满足创新主体产品上市需求,山东持续扩大专利快速预审服务覆盖范围,新增近200家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成备案,顺利拿到快速预审“入场券”,推动“应备尽备”,服务高水平创新主体“零遗漏”;紧盯经略海洋战略,联合省海洋局优化海洋产业专利分类,解决技术领域覆盖不全问题,满足海洋领域快保护需求“零遗漏”;通过“国内快速预审+国际审查高速路(PPH)”,已有10件专利实现国内外同步授权,为企业技术成果“走出去”铺就快车道,服务海外加快需求“零遗漏”。

  “从国内保护到海外布局,服务跟着需求走,一个都不落下。”章长勇的话道出关键。全链条覆盖让每一项创新成果都能及时“披甲”,为创新主体扬帆国内外市场筑牢防护网。

  “零距离”:嵌入研发一线的“保姆式”服务

  “研发时就有专家介入,提前规避30多处影响专利授权的因素,这服务太及时了!”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团队的科研人员,回忆起深海采矿装备专利的申报过程仍很感慨。

  为啃下深海资源开发装备技术硬骨头,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新组建前置服务小组,将“研发-代理-预审”串联流程改为并联集成。研发人员、代理人员、预审员并肩作战,在技术攻坚阶段就扫清审查障碍,这正是“零距离”服务的鲜活注脚。​

  目前,该中心已为李华军、薛长湖院士团队等2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提供前置服务,在30家重点企业设服务联系点,推行“1+3+N”模式:1名预审员牵头,搭配技术专家、法务顾问等3类人才,送上专利分析、价值评估等N项服务。今年累计开展线下服务超100小时,让知识产权服务真正扎根研发最前线。

  “零死角”:全流程监管筑牢专利质量“防火墙”

  “每月收到质量分析报告,预审合格率从70%飙到90%,这监管让我们越做越规范!”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算起“质量账”,语气里满是认可。山东这套“零死角”监管组合拳,正为专利质量筑起全周期保障网。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起全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对预审合格率、疑似非正常申请实行“月月统计、月月分析、月月提醒”,配套“首次告知、二次警告、三次暂停”机制,已发送质量告知书617份,对违规机构亮“红牌”后还留着信用修复“回头路”。《专利快速预审业务100问》更成了创新主体的“操作宝典”,全流程指引助力申请质量闯关。​

  “严监管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让每一件专利都经得起市场检验。”章长勇表示,通过全流程监管,专利质量稳步提升,为创新主体赢得更稳固的市场地位。

  从“少跑腿”到“零跑动”,从“排长队”到“零延时”,山东专利快速预审“五零”服务模式的落地,让创新主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截至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接收预审申请53408件,授权23478件,其中发明专利22797件,备案创新主体超9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65%。

  下一步,山东将持续深化改革,打通专利快速预审、维权、转化全链条,让知识产权服务更贴心、更高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郑斌 刘小帆)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