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实现重点流域、关键节点涉水数据全覆盖-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05 16:08:17
来源:大众日报

聊城实现重点流域、关键节点涉水数据全覆盖

字体:

  7月31日,在山东省聊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该市重点水利项目服务中心信息化科科员李浩正通过“智水聊城”数字平台查看全市河湖及城区地下管网水位情况。“正值防汛关键期,实时了解各点位水位情况,可以及时做出调整,防患于未然。”李浩点击鼠标,城区地下管网的脉络图当即在大屏上展现出来。

  “我们用红黄蓝三色可以一眼识别出地下管网各点位的蓄水情况。蓄水量低于标准线的为蓝色,高于标准线的为黄色,超过预警线的为红色。目前,全市仅东昌路一处点位呈现红色,我们就要在下次降雨之前考虑是否提前抽水。”李浩说。

  记者了解到,“智水聊城”数字平台于今年3月5日上线运行,标志着聊城市水利管理迈入数字化、精细化新阶段。

  “我们按照统一规划研发、统筹布局建设的原则,打破数据壁垒,搭建起水利云数据中心,向上回流省水利厅数据,对下吸收县(市、区)数据,横向整合城管、水文、气象、资规等部门涉水数据,通过数据集成与可视化呈现,实现全市水利全要素‘一屏统揽’。”聊城市重点水利项目服务中心信息化科科长杨庆军介绍,为进一步夯实数据底座,聊城市持续加大监测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建设水利统一物联网平台,实现全市1400余条河流视频监控全覆盖,525处雨水情监测点、72处地下水位站、673座水闸、155处泵站等3200余万条各类数据可实时传输,实现全市重点流域、关键节点数据全覆盖。“平台还深度融合数字孪生、智能预警、AI分析等前沿技术,汇集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农村水利等多源数据,叠加各类图层60个,形成数据共享表198个,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协同联动,助力水利业务从‘人工跑’向‘云管控’智能化转型。”

  作为全省最大灌区,春灌工作开展之初,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便充分发挥数字孪生平台“智慧大脑”优势,提前对灌域内冬小麦生长需水进行科学预测。

  “我们依托20多年积累的气象、水碳通量、作物产量等高质量长序列观测数据,结合未来气象数据获取及处理技术、MODIS卫星遥感数据实时同化技术,建成需水预测模型,可监测分析土壤墒情,预测作物需水量、最优灌溉日期和作物产量,并基于此形成供水方案。”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化科高级工程师蒋新光介绍,位山灌区利用卫星遥感、2000余处监测站点、1100余处高清视频监控等组成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网,为灌区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预防是防汛抗旱的先手棋和关键点。当前,‘智水聊城’可依据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信息、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水文监测数据,提前对中小河流洪水超警戒水位自动报警,同步向县级防汛责任人、河湖长、河道管理单位发送手机短信预警。暴雨天气下还可提前向全市120个低洼易涝村庄发送预警信息,并可实时查询周边防汛物资和人员情况,第一时间调配到位。”聊城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负责人赵永军表示,“今年,我们又陆续开发了徒骇河数字孪生、洪水预报预警、城区防汛、农村基层防汛预警等防汛专题,智能水平不断提升,防洪调度由‘被动应对’向‘智慧防御’转变。”

  “平台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水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工程监管、水政务协同、水公共服务’六项业务应用,并通过将DeepSeek大模型引入平台,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能力,全面提升防洪智能调度、水资源智慧调配、水利工程高效监管及水利办公效率。”聊城市水利局局长王会忠表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聊城市创新打造“智水聊城”数字孪生平台,走出了“智”水有方、乘“数”而上的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