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1945.5亿元产值背后的“钢铁升级”-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8/05 16:13:55
来源:大众日报

日照:1945.5亿元产值背后的“钢铁升级”

字体: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累计环保投资超84亿元,完成钢铁全流程及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实现吨钢综合能耗国内领先、吨钢水耗行业领先,跻身“国家AAA级工业旅游景区”。

  在黄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一条两千亿级的钢铁产业链正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国鑫箔材的0.01毫米“手撕钢”突破“卡脖子”技术;通用焊接技术公司年产焊材45万吨,焊接机器人5000台套,打破欧美日韩技术垄断……链上企业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硬核突破勾勒产业升级的鲜活图景。2024年,该市钢铁行业完成产值1945.5亿元,几乎占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高端化突破

  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是技术话语权的争夺。日照钢铁产业以一系列“从0到1”的突破,在高端领域站稳脚跟。

  作为日照首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企业,日照钢铁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日钢”)以全球领先的ESP技术为矛,刺破传统工艺的天花板。“ESP产品厚度精度覆盖0.6—6.0毫米,强度达200—1500兆帕,具备优异的‘以热代冷’特性、显著的结构轻量化优势和突出的节能减排效益。”日钢技术中心主任郑旭涛介绍,凭借“以热带冷、高强减薄、绿色低碳”的优势,日钢ESP产品应用于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工程。目前,国内一半的集装箱用耐候钢来自日钢,每6辆家用车中就有1辆采用其高品质结构钢。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的突破同样震撼行业:热轧管线钢产品成功应用于北极极寒之地;30mm超厚规格热轧卷首制成功,不仅刷新了该产线原设计25.4mm的厚度极限,更开创了“超厚规格热轧卷+螺旋焊管”的制造新模式,为钢结构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

  智能化赋能

  在向高端化迈进的征程中,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渗透,让日照钢铁生产场景发生颠覆性变化。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自主研发并上线国内领先的“利用AI机器视觉赋能4300粗轧机自动转钢”技术,中厚板轧制领域首次实现全流程智能转钢技术突破;焦化、炼铁、炼钢、热轧、冷轧、中厚板等关键工序深度应用AI算法与机器视觉技术,智慧排程、智能扒渣、视觉值守等一系列先进工艺模型落地见效,让“钢铁智造”从概念变为现实。

  日钢则将30年炼钢经验转化为智能算法,全面重塑生产流程。“数字钢卷”技术边生产边分析,30分钟即可完成质量验证,较过去48小时的冷却检测大幅减少废品;依托数字化研发平台,特种钢研发周期从半年缩至不足一个月,新产品从实验室到批量交付仅需28天。数字孪生系统模拟高炉冶炼,更让生产决策精准高效,高炉实现一键点火,保障了产品质量稳定。

  智能化触角已延伸至全产业链。山东力山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5G智能起重机,凭借AI路径规划算法实现自主规划最优吊装路径、自主避障、自动完成车辆识别,完成钢卷搬运无人化作业;日照市昱岚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世界首台(套)六机架酸连轧机组,可实现生产阶段“黑灯工厂”自动化运行,综合成材率、能耗分别较同行业提升5%、降低31%。

  绿色化打底

  绿色低碳是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日照的钢铁企业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硬核指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累计环保投资超84亿元,完成钢铁全流程及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实现吨钢综合能耗国内领先、吨钢水耗行业领先、废水零排放,更跻身“国家AAA级工业旅游景区”,让“观生态海岸、游城市钢厂”成为现实。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ESP超薄带钢基地和国内首家全面掌握ESP核心技术的企业,日钢的“ESP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较传统热轧流程,可实现吨钢能耗降低7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降低80%以上,年节约标准煤超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40万吨,在行业内树立了“以热代冷、高强减薄、节能减排”的标杆示范。

  “作为基础性支柱型产业,钢铁产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日照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日照市钢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晓丽介绍,在推动钢铁企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之外,日照市还全力做好钢铁产业“集群化”文章,聚力打造4000万吨级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

  目前,在36.4平方公里的钢铁配套产业园,已打造了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安岚钢铁物流园、精密铸造产业园、绿冶钢铁小镇等一批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平台。初步形成上游产线运维、辅料生产、废钢加工,下游钢材精深加工、机械零部件制造、循环经济、汽车装备制造,以及商务配套、金融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托钢铁产业,岚山区入选全省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