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瞪羚企业、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一系列称号的获得,对于创业仅12个年头的山东万世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世机械”)而言,既是角力商场取得的赫赫战功,也再次印证了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3年创立以来,万世机械先后瞄准小型机械细分市场和海外市场展开了深度的科技创新,不仅将研发投入拔高到了8%,更与天津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长安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系统化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推出首台国产伸缩式混凝土激光整平机、伸缩臂叉装车等新产品,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设备、从国内到国外的双市场跨越式发展。谈到骄人成绩的取得,万世机械总经理朱军把很大一部分功劳归给了济宁给予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
“缺人才帮着定向招引、缺技术协助对接平台、缺资金启用科技金融……有了优质的创新生态支撑,新产品从研发端到产业化的转化速率越来越快,我们也更敢于在科技创新上增加投资。”朱军说,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离不开地方政府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支持体系,济宁在这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地方企业都看在眼里。
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必须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为此,济宁市日前正式印发《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并在7月29日召开的济宁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进行公开解读,明确实施企业创新提升、产业协同创新、科技人才聚集、科技合作深化、科技金融赋能和创新环境优化等“六大行动”,持续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济宁正着手构建高质量科技型企业矩阵,打造“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体系。一方面培源筑基科技型中小企业,夯实科创企业基底;另一方面做优做强科技型企业,完善“瞪羚”“独角兽”企业遴选发现和培育壮大机制;与此同时,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形成科技龙头带动效应。
传统纸业跨界纺织服装领域,终端产品会是什么呢?7月7日,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阳纸业”)通过多年努力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突破了纤维组分连续可控分离、纤维素低碳纯化和提质改性等莱赛尔纤维溶解浆生产的关键技术,并建成年产10万吨的清洁制备生产示范线,让传统产业不断“发新芽”“抽新枝”。
“莱赛尔纤维是一种全新的纺织服装面料,它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多种优良性能,是一种‘绿色纤维’,产品的附加值比传统纸浆要高出很多。”太阳纸业研发中心主任张伟介绍,作为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一家实现莱赛尔纤维溶解浆产业化的企业,太阳纸业研发的莱赛尔纤维溶解浆已实现量产。而作为济宁市的龙头企业,太阳纸业通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不仅丰盈了自身造纸产业链,更把科技创新能力带出“舒适圈”、延伸到纺织服装产业,充分发挥了科技领军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济宁还深入推行了企业研发项目备案制,加速实现无研发人员、无研发机构、无研发活动“三无”规上企业的“动态清零”,并充分利用已建成和在建的科研平台、提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效能。
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232”优势产业集群强链壮链,开展智能制造梯度培育行动;到用活科技金融,主动搭建高能级创新和金融平台、强化技术攻关,以揭榜挂帅等形式解决好企业和产业的技术难题、优化创新环境;再到积极推行以优质人才服务为基础的柔性引才策略,围绕15条标志性产业链人才需求建立全国顶尖人才分布及重点科研团队图谱……济宁正举全市之力让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站C位、当主角”,并通过持续增加的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驱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