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从“人气新城”到“实力新城”……今年以来,济南市槐荫区不断推进新型产业生态与城市空间格局的重构,推动产城融合新格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槐荫生动实践。
8月1日,走进济南二机床厂区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生产。如今已研制出600余种国家首台(套)产品的济南二机床,产品远销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大型数控冲压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被誉为“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
“我们结合公司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强化战略规划,系统谋划企业长远发展,并推动链式集群发展。”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传英介绍,公司正在实施工业母机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完成一期园区工厂级、车间级工艺规划。
除济南二机床外,九阳集团、山东中车等企业也正在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位列全市前3,近3年滚动实施工业项目50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60亿元。
7月31日,山东力冠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首款12英寸(300mm)立式炉设备成功面市并投入市场。“它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更是解决了半导体制造关键难题。”公司总经理宋德鹏表示,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山东力冠在推动核心半导体装备国产化替代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们上游企业有山东力冠、格瑞半导体等,致力于高端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中游企业有晶芯半导体、用新电子等,专注于射频微波芯片封测领域;下游企业有元山电子、凯为技术等,其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全功率谱系,性能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永华介绍,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依托天岳先进这一龙头企业,槐荫区集聚了链上企业50余家,形成了“材料—装备—设计—封测—应用”闭环式产业链条。
8月2日,中海·天空之镜房地产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已经全面进入外立面装修阶段。“项目取证套数为846套,目前网签套数高600余套。”中海·天空之镜相关负责人宋巍介绍,凭借便利的区位优势和过硬的产品品质,目前项目去化率超过70%。
“不只中海·天空之镜项目,龙湖御湖境项目去化80%左右,保成琅悦项目去化75%左右,保利天禧仅剩余两栋楼在建。”槐荫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徐光建称,从1-6月的数据看,槐荫区累计完成51.8万平方米。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槐荫区产城融合的生动写照。伴随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提速建设,槐荫区形成了以和谐商圈、西客站商圈、华联商圈、纬十二路消费带、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的“三圈两带”核心消费格局,以“一院四馆”为核心中央文化区(CCD),让西客站片区实现了产城进一步融合。
如今在槐荫区,经常会看到一群佩戴“专属身份证”的政务服务新力量活跃在各大商务楼宇之中,“槐小花”亮牌上岗,是槐荫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这支新组建的专业服务团队,由77名楼宇运营骨干组成,已开展了50余次涉企精准服务行动。从企业登记注册到食品经营许可办理,54个服务点273座重点楼宇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楼”。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优化服务到量质齐升,当前槐荫区正不断书写着一幅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的产城融合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