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阳信县金阳街道的万亩梨园里,空气都浸着清甜。沉甸甸的早酥梨压弯了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双手翻飞,将一颗颗青黄透亮的果实轻巧摘下、分拣入箱。
忙碌之余,种植户王大姐擦擦汗,笑容里满是踏实:“今年的早酥品质好,普遍超200克,糖度能到13.5!早酥梨就是咱们梨乡丰收的‘急先锋’,打响头一炮!”
金阳街道这4000多亩早酥梨的丰收盛景,是阳信“梨文章”的精彩开篇。但早酥梨的甜蜜只是序曲,真正支撑起梨农致富梦的,是阳信县近年来为整个梨产业注入的强劲动能。
品种“芯片”:让老树发新枝
阳信深知,要让鸭梨之乡历久弥新,品种更新换代是根本。为此,该县下足了“笨功夫”和“巧心思”。
田间地头建起了梨产业专家工作站、三农产业融合博士工作站,成了新技术、新品种落地的“桥头堡”。近三年,阳信县“引新”动作不断,共引进新优梨品种6个。在中润集团绿丰集团基地,“丹霞红”“早红玉”“中梨4号”等新品种已形成主栽、配栽的科学搭配。
同时,阳信县还积极向上争取,用500万元梨产业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资金为产业升级“添柴加火”。据统计,近三年全县累计更新改良现代梨园面积达1.86万亩,为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
品质核心:抱团种出“金标准”
好品种是基础,好品质才是赢得市场的硬通货。阳信县把提升梨果品质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来抓。仅2025年以来,阳信县农业农村局就已组织专题技术培训6次,覆盖梨农1100余人次。培训不仅讲技术,更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一支由20多位“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乡土专家队伍应运而生,他们活跃在9家科技示范园,为周边梨农提供“接地气”的技术跟踪服务。
更关键的是,阳信县探索构建了“支部联建、产业联盟、项目联管、区域联片”的“四联”发展新格局。这种模式有效带动了1000余名分散农户协同发展,实现了从“各自为战”到“集约经营、精准供给”的转变,种出了市场认可的“金标准”鸭梨。
品牌新域:擦亮“金字招牌”酿百味
“阳信鸭梨”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是阳信人的珍贵财富。如何让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产生更大的效益?阳信县在品牌培育提升上做足了文章。
谈起品牌荣誉,阳信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张荣亮满是自豪。这块牌子来之不易——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气候好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一项项荣誉都是硬实力的体现。
品牌的力量不仅体现在鲜果销售上,更在于它撬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延伸。连续举办36届的梨花会,早已成为阳信县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年均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让“梨乡”美誉传遍四方。在深加工领域,阳信县成立了53个梨果产业发展合作社,培育了唯美梨醋、启康元等9家梨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据统计,阳信梨产业全链条总产值已超9亿元,带动从业人员2.6万人,真正实现了“一颗梨”的百变增值。
金阳街道的梨园,早酥梨的采摘已近尾声。看着满载梨筐的货车驶出果园,梨农们满怀期待:“早酥梨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媚梨、秋月、丰水梨都要陆续上市了。有县里这么扎实的产业支撑,咱梨农的日子就像这梨,越来越甜!”(陈瑞 周霄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