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位于聊城市茌平区的信发集团农业有限公司鲈鱼养殖基地,一批精心挑选的优质鱼苗被投放入厂房内的“巨型水桶”。“我们的‘陆基圆池’养殖新模式,采用国内外先进循环水处理技术,并配有数字化智能管控系统,养殖效率提升30倍,年节水能力达到240万立方米。”鲈鱼养殖车间主任宋庆磊介绍。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空间。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挑战,茌平区通过精打细算节水、科技赋能管水、循环利用生水等创新举措,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水资源集约利用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动力”。
分质供水
织密五网并行的输水体系
“家里安上了直饮水,再也不用买桶装水了。拧开水管可直接喝,特别放心。”茌平区心怡小区居民杜倩倩说。
针对供水管网升级中的闲置浪费问题,茌平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优水优用、分质供水”方案。新建PE专用管网直供生活饮用水,原有老旧管网转型输送市政杂用水,形成两套独立运行的供水主网络:生活饮用水入户后延伸直饮水供应支线,实现市政用水、生活饮用水、直饮水“三网协同”覆盖家庭;同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让雨水收集管与污水排放管各司其职,最终构建起生活饮用水、直饮水、市政用水“三网协同”入户,雨水、污水管独立分流的“五网并行”输送体系。
智慧赋能
打造数据驱动的管水平台
“上月我去外地出差时,接到了自来水公司的电话,告知家中用水异常增加,怀疑有漏水情况。经过我们同意后,他们远程关闭了阀门。回家之后排查发现,确实有漏水的地方。自来水公司这一举动大大减少了我们的损失。”家住茌平区凯旋城小区的居民王龙雪说。
王龙雪所说的远程关闭用水阀门功能的实现,源自茌平区洰源自来水公司打造的智慧系统。
为攻克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难题,茌平区在管网改造中同步铺设光纤网络,全面升级有线智能阀控水表,构建起“感知—传输—处置”闭环系统。在全国首创“微信报修+远程阀控”应急机制,用户通过微信提交漏水故障后,供水指挥中心可在2分钟内远程关阀止损,自运行以来,累计启闭阀门1680次,节水达1.1万立方米。自主研发智慧水务平台,打破数据壁垒,与民政、信访、城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对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用水数据实施动态监测,通过用水量异常波动分析自动推送预警信息;搭建地下管网数字孪生模型,让隐蔽管线可视化呈现,爆管等突发情况可实时报警并精确定位,为快速抢修赢得黄金时间。
循环再生
构建一水多用的节水模式
将污水处理厂外排水预处理后引入车间深度处理,产出的清水用作锅炉补给水、高精度设备冷却水,剩余高盐水则供给自备化工厂化盐……8月5日,记者在信发集团看到,该企业通过配套建设再生水回用系统,实现水资源梯级利用。
为有效破解地下水限采难题,茌平区新建再生水厂,将污水处理厂尾水、南环水系地表水及雨洪资源经脱盐净化后,定向供给园林绿化、道路降尘、公厕保洁等使用,年替代地下水118万立方米。
一水多用,实现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区域内水资源梯级利用和废水资源化利用。其中信发华信铝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8.34%,成为全市唯一省级水效“领跑者”企业。2024年,茌平区再生水利用量达2764万立方米,占工业用水总量的55%,利用规模与效率均居全市首位。
全域整合
升级城乡统筹的用水格局
茌平区整合东邢水库长江水调蓄指标与金牛湖雨洪资源库,优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调配机制,持续提升全域水资源利用效能,为全市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先行区贡献“茌平经验”。
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拓展城市服务,为公安、城管、应急等部门提供数据支撑,构建起态势感知、分析研判、服务响应、指挥调度、监察督办的城市智能管理体系,推动智慧水务向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升级。(记者 王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