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特教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开到特教中心-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08 09:05:00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特教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开到特教中心

字体:

  8月7日上午9点,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四楼会议室外摆满了学生们的作品,色彩绚丽的编织布艺,巧手设计制作的陶艺、剪纸,吸引人走进特殊需要儿童的世界。

  会议室内,《山东省特殊教育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正在进行。特教学校、普通学校、职业学校代表和特殊需要学生、家长代表,以及相关部门机构负责人等十几位陈述人,围绕让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更好接受教育等听证内容展开交流,以期通过地方法规解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提高山东省特殊教育质量。

  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在2-3岁发现并介入社交训练,其社交沟通能力的改善效果远优于学龄后干预;听障儿童在6个月内确诊并佩戴助听设备,可显著降低语言发育滞后风险;脑瘫儿童在1岁前接受康复评估与训练,成年后生活自理率可提升40%以上。

  “卫生健康、教育、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建立特殊需要儿童筛查、诊断、教育、康复衔接机制非常重要,但实践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这一听证内容,济南市历下区锦屏幼儿园园长许文娜根据十年实践经验认为,该机制建立非常必要,且具有可操作性。特殊需要儿童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教育,是其获得最佳发展机会、减少障碍影响、提升生活质量、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的关键因素。

  尹静是一名13岁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在她看来,几乎所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一定康复程度后到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去,也不是去了就能达到很好的融合效果。“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前后的一年时间内,普遍非常焦虑。”她建议入学前对申请随班就读的儿童进行全面评估,涵盖学业水平、认知能力、社交技能、身体状况等维度,依据评估结果确定其是否适合随班就读及所需支持层级等,让特需儿童更好融入普通学校中。

  “在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完善随班就读方面,实践中还有哪些经验做法可以固化提升为地方性法规?”针对这部分听证内容,大家提出了不少建议。

  济南市历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曾庆健说,草案明确要求建立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学校资源教室,建议增加巡回指导教师资质要求,如特教专业背景或省级培训认证等。

  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济南市市中区爱都小学校长吕华则建议,对特殊需要学生进行“一生一案”个性化管理,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发展性康教课程、多元化评估体系,不单纯以学业成绩评估学生和学校,从而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好地做好融合教育。

  “10年来,我们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了两名特教专业老师在幼儿园指导普教老师开展融合教育,轻度或者中度孤独症儿童,通过三年的融合教育,基本能够正常进入小学学习生活。”许文娜分享了融合教育经验并建议推广。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二年级学生王添羽也参加了听证会,对于“推动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有哪些困难需要立法予以解决?”这一听证内容,她说,目前,一些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对残疾学生不够友好,比如考试场地无障碍设施不完善、考试内容没有考虑到残疾学生特点等,希望进一步打通“考证、升学、就业”通道。听证会还就康教融合,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融入社会等内容展开听证。(记者 魏然 通讯员 吴玲丽)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