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泉水是济南的“名片”,那么与泉水相映成趣的柳树,便是泉城画卷上不可或缺的绿韵。作为济南市的市树,柳树赋予了济南“北方江南”的独特风韵。然而,每年春夏交替,杨柳飞絮便成了济南街头的“常客”,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今,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在悄悄为泉城编织一个“无絮梦”。
选育四个品种
摆脱飞絮烦恼
8月7日清晨,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柳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工程师张广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工具袋里装满了巡园的“老伙伴”:测树钢围尺、望远镜、胸径尺、测高器、修枝剪……
位于历城区的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藏着一片300多亩的“植物王国”,上千种植物在此生长。张广峰所负责的“无絮柳”就生长在其中。
“柳树冬天落叶晚,春季发芽早,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还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显著的生态功能。”张广峰说,“作为市树,柳树在济南几乎随处可见,飞絮也因此成了困扰市民的‘恼人’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2年“观赏柳树良种选育”项目正式立项。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工程师们开始对大明湖、趵突泉种植的柳树进行采条、扦插,通过杂交,从上万个品种中成功选育出“泉金柳”“泉翠柳”“泉丝柳”“泉曲柳”四个无絮柳品种,并在2018年获得国家林草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
“这四个品种都为雄柳,不仅摆脱了飞絮烦恼,外观更是各具特色。”张广峰指着一排排柳树介绍:“泉金柳”枝条橙黄亮眼,阳光下似乎闪着光;“泉翠柳”主干直立,枝条多为翠绿色;“泉丝柳”如同其名,细枝如丝;“泉曲柳”主干弯曲,具有独特的造型感。
“趵突泉北门两棵非常漂亮的柳树,就是2022年从我们这里移植过去的。”张广峰指着示范区内的一小处空地,颇为自豪地说。
如今,无絮柳树已经在济南多个区域“开枝散叶”,目前科研院已累计推广种植100余株,天下第一泉、天桥区、历下区等地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就在上个月底,又有14棵无絮柳树在天下第一泉景区“安家落户”。
每天记录生长情况
给柳树写成长日记
“广峰,快收拾收拾走了,再晚就赶不上末班车了!”暮色漫过科研院的林梢时,张广峰的身影还常常在柳林里忙碌。过去三年里,这样的催促声时常回响在科研院的大院内。
2022年,张广峰来到科研院植物研究所。他是林学专业出身,在此之前曾在林场工作过。虽说有专业背景和林场工作经验,但到了这里,他才发现自己对柳树的认知非常浅薄。
于是,张广峰一头扎进了柳树的世界。他跟随上一任负责柳树研究的高级工程师李克俭潜心学习柳树的生长属性,翻阅大量论文,汲取着关于柳树的各种知识,“扦插也要从头学起,那时候每天跟着师傅练习。”
家住莱芜的张广峰,每日通勤路途遥远,可他却像是每日“长”在柳林里。有时周末不是自己值班,张广峰还要往单位打个电话:“柳树没出啥状况吧?”近期济南降雨增多,张广峰放心不下柳树,总要驱车来到单位,“总得亲眼看看才放心。”
“植物和人一样会生病,但它们无法表达,这就需要我们早发现、早预防。”张广峰捏起一片蜷曲的柳叶解释道,柳树易遭病虫危害,例如天牛、柳黑毛蚜、柳蓝叶甲等。柳树遭受虫害不仅影响美观,也会影响生长。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痕迹,在张广峰眼里都是植物发出的求救信号,“干这一行,要做一个敏感的人。”
柳树用于城市绿化需要胸径达到八到十厘米,一棵小树在科研院要经历四五年的生长时间。每月测量树苗的日子,张广峰的记录册上总会多出几行细密的数字:胸径增了0.3厘米,树高长了2.7厘米……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是在给柳树写成长日记。“院子里每棵柳树的成长情况,我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尽管有些树木的编号已经掉了,但他总有自己的分辨方式,哪棵树有什么特点,张广峰都了然于胸。
让更多“无絮柳”
走向街头巷尾
繁育无絮柳树3000余株,其中胸径10厘米以上的300余株,胸径8厘米以上的近1000株——这是科研院交出的阶段性答卷。如今,将这份沉甸甸的“绿色成果”推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了张广峰的首要工作。
“未来,无絮柳的应用前景广阔。”张广峰介绍,为了让“无絮柳”在更多地方扎根,科研院创新推出“科研+示范”联动模式,已在东营和日照开展异地试验,为品种的适应性“探路”。按照计划,他们将在2026年申报林木良种,让“无絮柳”的推广更具权威性。
在城市绿化中,植物要兼顾观赏和生产价值。“下一步,我们还想收集一些新的柳树种质资源,再研究一些新的品种。”张广峰说。
科研之余,张广峰还常常走进校园,化身“植物老师”。在中小学教室里,张广峰拿着柳枝,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揭开“无絮柳”的神秘面纱。从柳树的种类、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到它们的主要价值和文化意义,再到每年春季柳絮纷飞给大家带来的困扰,张广峰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对身边的市树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更多人能真正认识并珍视我们的市树。”
如今,张广峰也有了自己的徒弟——“准00后”小房。在柳树林里,时常能看到师徒二人的身影。
随着“无絮柳”在济南的街巷景区不断扎根,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就能真正和“恼人”的柳絮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