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冯官屯镇高岭村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田,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茌平区农业农村局联合聊城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开展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培训观摩活动,为玉米地送来“科技及时雨”。
“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就像给玉米地装上了精准可控的‘静脉输液管’,能精准控制水肥用量和施用时间。”聊城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小丽指着田间铺设的黑色管网介绍。周围几十名种粮大户围成一圈,有的俯身仔细查看土壤墒情,有的拿出手机录制操作细节,学习热情高涨。
这套水肥一体化技术绝非简单的灌溉升级,而是通过智能管网将水分与养分按照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配比,形成“按需供给”的精准滋养模式。在持续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其优势尤为凸显。持续稳定的水分供给,增强了玉米的抗旱能力,为抽穗扬花期的玉米撑起了一把“科技保护伞”,成为应对极端天气、保障粮食稳产的关键举措。
“以前大水漫灌,不仅浪费资源,还易导致土壤板结。现在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让每滴水精准渗透作物根部,减少高温热害,让养分直达作物需求点,不仅好管理,还可节水25%、节肥15%以上。”种粮大户所维伟深有感触地说。
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张传阳提醒道:“玉米密植种植密度大,要尽快采用无人机辅助授粉,同时注意避开高温时段,建议选择上午9点到11点这一最佳窗口期进行授粉。”
高温热浪拂过连片的青纱帐,翠绿的玉米叶在风中翻涌。在现代农业科技赋能下,茌平区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不仅有效应对了高温干旱天气的挑战,更为粮食稳产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通讯员 马红坤)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